水产用药效果越来越差,莫非是药变了?

[复制链接]
查看241 | 回复0 | 2022-12-31 08: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很多养殖朋友反映,现在很多水产药物的效果没有原先那么好了,以前用药的效果很明显,用量低,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就算加量,见效慢甚至效果不显著,是不是药物偷工减料了?其实不然,很多品牌厂家的药品质量一直有保障,品质也稳定,药物也不断在开发和改进。那为什么呢?其实药物的使用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以下简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用药效果。

一、池塘及水质条件

池塘养殖年限、土壤情况、水体情况、增氧能力、外源水条件和换水便利程度可能影响用药效果,此外还和养殖过程中水体透明度、理化指标、藻菌丰富度等有关系。如改底产品在养殖年限短、水浅的河蟹池塘效果相对养殖时间长、水深的效果好;底质为沙土的池塘保水性相对较差,但不易坏底,而黏土塘底更易发黑发臭,底改产品使用就要更频繁;藻类丰度好的外源水注入池塘后肥水和解毒产品用量就较污染严重、藻类少的水源用量少;池塘pH值的高低也影响药物效果,酸性药物随着pH值降低药效增强,碱性药物随pH值增高药效增强。总之,池塘条件对药物的使用效果有着关键性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养殖品种和模式

不同的养殖品种对药物敏感程度不同,不同规格的养殖动物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而不同的养殖模式下药物使用效果也有差异。如无鳞鱼在处理问题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敏感,苗期的水产养殖动物要考虑药物的刺激性,尤其是兽用药。不同河蟹养殖模式池塘水草种植种类、放养密度、套养品种等都不同,用药也就有差异。近年江苏高邮临泽养殖密度由以前密度800只/亩到现在普遍在1500只/亩左右,而处理环境用药还是按照原来的频率、用量,效果必然比不上原来的好,有些客户反映“底居安”使用后感觉没有原来好,密度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市场养殖密度的提高,不同养殖品种在其养殖流程管理上也需要越来越标准化、科学化,因地制宜制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流程,用药效果才能更有保障。





三、天气情况

室外养殖大部分水产药物需要结合天气情况使用,多数产品在晴天上午使用效果更佳,如肥水产品、大多数菌制剂等,尤其是一些耗氧的如芽孢杆菌,阴雨天慎用,对于增氧能力弱的池塘可能会引起缺氧。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晴天使用,碘见光易分解,因此适合阴天有风时使用;轮虫怕强光,因此日出前杀虫比日出后效果好。不同的药物可以根据药物特性、使用目的等择其适合的天气使用。





四、用药配伍

药品的配合使用和使用顺序也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对于一些产品的复配会增强使用效果,如在肥水、用菌前增加“碧水安”,效果比单纯用肥、用菌好且见效快,这是由于“碧水安”能激活酶原,促进菌藻繁殖。而杀虫前用“氧速保”或“新威灭”可以增强杀虫效果,作为表面活性剂清洗养殖动物体表,提高药效。再如一些中药可配合食盐使用,食盐能提高其药物渗透性。



综上所述,用药不仅要熟悉产品特性、使用方法,还要结合池塘条件、养殖信息、天气情况等诸多条件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