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邮黄颡鱼病害防治,紧抓行情上行机遇

    [复制链接]
查看23962 | 回复0 | 2020-5-29 07: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常见淡水鱼。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其中江苏高邮也在近些年发展成为黄颡鱼养殖的重要区域。

2019年黄颡鱼养殖行情稳定,效益较好,这样也使得养殖其他品种的养殖户今年转养黄颡鱼。养殖群体的增加,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养殖问题,黄颡鱼也不例外。由于今年天气不稳定,4月初,黄颡鱼养殖开始大面积发病,这使得很多养殖户不知所措,在这里,笔者根据实地走访及客户反馈,对高邮区域黄颡鱼疾病进行浅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邮地区黄颡鱼出现大面积发病



一、高邮地区黄颡鱼发病症状



2020年高邮地区黄颡鱼发病原因主要是苗种问题,而发病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引起的死亡,有的是因为“大肚子“引起的死亡。发病的苗种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地购买的苗种发病,一种是本地苗种发病。外地苗和本地苗发病最大的区别就是死亡量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外地苗(从浙江湖州、湖北、湖南及四川等地购买的苗种)死亡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每塘死亡上千斤(以20亩的塘口为例),直至全塘覆没;而本地苗种死亡的量不是很大,多的每天两三百斤(以20亩塘口为例),持续时间短,一般7-10天就可以控制住死亡量。



但两种鱼苗发病的症状基本上都比较相似,具体表现为:



1. 发病的塘口在池塘中间可以看到鱼“抱团”现象,池塘边也能发现“溜边”的鱼,严重的赶都不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吃料正常的鱼会突然出现“闭口“不吃料现象。



3. 发病鱼表现的症状主要为:烂嘴,头部、下颌部发红,鳃盖充血发红,部分鱼鳍条发红,甚至出现肠炎等症状。发病以大鱼苗为主,苗种在十几个头至二三十个头的发病率最高,而小苗种(如四五十个头的苗种)发病率非常低。



4. 体表无明显症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高邮地区黄颡鱼发病原因



当湖州、湖北等地黄颡鱼大量发病的时候,多位专家进行一线走访,寻找病因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其中我国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顾泽茂,联合浙江综合试验站、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曾令兵研究员,对各地区发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调查、诊断和病因分析。他们通过实地走访及实验室检测得出的结论为:



1. 寄生虫检测:患病黄颡鱼体表、内脏等器官无寄生虫;患病鱼鳃丝基本正常,镜检偶见少量车轮虫感染。



2.  细菌检测:对患病黄颡鱼的肝、脾、肾进行细菌分离,经回归感染试验验证,结果发现细菌性病原主要为维氏气单胞菌与鮰爱德华氏菌。



3. 病毒检测:对11种主要淡水水生动物病毒性病原进行了分子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综上所述,导致黄颡鱼暴发疾病的病原可能主要为细菌性病原,但不排除存在其它严重致病性病原的可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高邮区域黄颡鱼发病情况说明



经过多个塘口的实地了解及持续跟踪发现,江苏高邮区域出现的黄颡鱼发病可能与湖州和湖北的黄颡鱼发病略有区别。高邮区域黄颡鱼发病更倾向于是一种低致死率的病毒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 黄颡鱼本身携带一种我们未知或未检测到的病毒(平时无体现且携带量较少),这种病毒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都非常低,在正常养殖的情况下很难体现出来。而2019年的冬天为暖冬,黄颡鱼投喂时间较长,高邮区域按往年的习惯一般在霜降前后就基本上停止投喂,而2019年在11月份还持续的喂料。2020年开春三月初就有部分塘口开始投喂。大量的投喂导致鱼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相信其他区域的黄颡鱼也是相似的状态。当开春的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是水位较低的塘口鱼应激非常大,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鱼遇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后其体内的病毒就会激发,从而导致鱼发病死亡,特别是养殖集中区,底质、水质较差的老塘口最先发病,且死亡量大。而开春控料比较好,池塘水位较高,前期保健做的比较好的塘口无论是死亡量和发病率都比较低。养殖分散的区域较养殖集中区和养殖年限较长的区域发病时间都大大延后和降低。



2. 经过长途运输的苗种死亡量大的原因与上述原因类似。在原塘口没有症状体现,当经过长距离的运输,到了塘口以后经过大量的消毒和预防水霉处理,就会导致携带病毒且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鱼雪上加霜,加剧黄颡鱼的死亡量。跟踪的几个塘口发现,从外地购买回来的苗种在同样发病的情况下,短距离运输的苗种死亡量就明显比长距离运输的苗种死亡量低。同一个地方运回来的苗种在下塘后经过多次消毒和防水霉处理的塘口发病率和死亡量普遍偏高,反而是不做这些处理,仅仅用点抗应激产品的塘口要好得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本地原塘苗也出现这种发病现象,发病的过程为,料在吃的好好的情况下突然就“闭口”不吃,然后零星的出现死亡,死亡量由开始的每天几十条突然增加到两三百斤(二十亩为例),死亡的高峰期会持续3-5天,然后再开始慢慢下降,直到仅有零星的死亡。虽然鱼的死亡量控制住了,但鱼仍然一直闭口不吃料,要等几天甚至是十几天鱼才开始慢慢吃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实地走访后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低致死率的病毒感染,致死率可能只有5%左右,死亡的多以大鱼、肝脏不好的鱼为主。当一个塘口感染病毒以后,可能很快就会满塘鱼感染,然后鱼自然“闭口”修复。当大部分体质弱的鱼出现死亡后池塘鱼的死亡量达到高峰,当这部分鱼死亡之后死亡量就开始下降,其他感染的鱼在自身慢慢修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抗体来抵抗病毒,直至恢复。从产生抗体到鱼完全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死亡量在控制之后鱼还不吃料的原因。



四、高邮地区黄颡鱼病害防治措施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高邮地区黄颡鱼发病给出以下几点防治措施建议:



1. 当黄颡鱼发病的塘口呈现出的症状和笔者分析的症状相似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断为病毒感染,但不必要惊慌,这是一种低致死率的病毒。因此要做好两个心理准备,一是后面会有3-5天的死亡高峰期,死亡量可能会较大一点;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闭口”不吃料。当死亡量开始下降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必太过于担心,即使鱼不吃料,只要鱼不死亡,问题就不大,后面还是会慢慢吃料的。



2. 在发病的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用过多的药,如杀虫、消毒等,虽然不会增加死亡量,但确实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大的作用。要做的工作主要为:



1)外泼应激维C,每包2-3亩,防应激;



2)使用粤海五黄精华液,外泼每瓶2-3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扩散。



3)内服鱼虾肝胆舒与维多利鱼,增强鱼体体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适当的使用增氧解毒底净和生物底改底康泰(不建议使用刺激性的改底产品)进行改良底质;解毒调水,使用有机酸解毒灵进行解毒,两小时后使用EM调水王和氨基培水液进行调水,为养殖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如果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再超标的话将会加重鱼的死亡。针对发病的塘口我们要求一定要静养,静养,再静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一定要控制轮虫的量。当水体中轮虫大量繁殖的时候一是耗氧,其次坏水,三是当黄颡鱼大量摄食轮虫的时候会造成腹水、肠炎等症状。当塘口轮虫较多的时候建议可以适当的用药杀掉部分。



4. 当死亡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后,就慢慢期待鱼过来吃料。



最后,遇到病害问题建议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盲从,要根据底部、水质指标、藻相、病害症状等一系列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水产养殖最重要的还是以预防为主,围绕着“底质干净、水质稳定、体质健康”的综合目的,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在这里粤海生物为您的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