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鱼病不好治?

[复制链接]
查看2145 | 回复0 | 2021-2-5 2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产养殖中病害常有发生。鱼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养殖品种的品质,还制约了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在防治鱼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看似一种“简单”的病症,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发现哪怕用了各种办法,浪费了大量的钱力、财力和精力,却还是得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当然,有些鱼病本身顽固当然不好治愈,但有一些鱼病久治不愈,多是人为因素促成,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一、鱼病的误判

比如引起烂鳃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四类:      
1、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如指环虫,车轮虫等)。
2、细菌性烂鳃。
3、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的烂鳃症状(如肠炎病、营养不良引起的烂鳃)。
4、其他其它因素引起的烂鳃症状(如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不能对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仅凭病鱼鳃部表现出的腐烂症状就简单诊断为细菌性烂鳃,有可能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就是鱼病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病情主次不分
现在的很多种疾病,单一病症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几种病症混杂在一起,但一般都是以一种或两种疾病为主,其他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大多都是因为主要疾病的继发感染引起的,比如指环虫病、锚头鳋病往往伴随着细菌性烂鳃病,往往同时发生。
如果治疗的先后顺序,侧重点产生偏颇,都会造成疾病的蔓延。多表现在一用药死亡量就下降,药一停死亡量就上升,反反复复,疾病总是难见好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 药物选择不当

当前市场上鱼用药物种类繁多,仅就治疗细菌性烂鳃病为例,就有很多种。建议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和对药物成分了解的药物。

四、用药疗程不够

用药疗程不够,容易造成致病菌得不到彻底的杀灭,会反复感染鱼体,最终产生耐药性。很多疾病从用药治疗到治愈都有一个过程,一般都需要一个疗程或更长一段时间的连续用药。
如果在病情稍有稳定后就停止用药是不能保证病不反复的,因此,用药后发现死鱼减少或停止,还应该继续用药以确保疗效,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药物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

五、轻易更换药物

大部分药物在杀灭病原的同时,对鱼体都有或多或少的刺激性作用,一些症状严重,濒于死亡的病鱼或者有个别鱼儿已经虚弱,在用药后可能还加速了它的死亡过程,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即认为所用药物没有治疗效果,一种药还没有见效,马上又换另一种药,其结果是鱼病没治好,成本又增加了不少。因此,频繁换药,也会导致鱼病久治不愈。

总之,水产养殖我们要重在“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损耗。做到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养殖才能顺顺利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