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虾蟹养殖
›
小龙虾养殖
›
浅析小龙虾产业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自繁自养、育养分区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浅析小龙虾产业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自繁自养、育养分区和繁养一体
[复制链接]
1314
|
0
|
2021-6-15 18: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自繁自养、育养分区和繁养一体
作者: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舒新亚
小龙虾养殖业是整个小龙虾产业的基础,而苗种又是养殖业的基础,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十几年来小龙虾的苗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小龙虾养殖业的瓶颈。
目前,在我国小龙虾养殖界有一个很热门的做法就是“育养分区”,它是2018年湖北“授渔水产”针对小龙虾养殖行业普遍存在的“自繁自养”的传统、落后的做法提出的一个“新”做法。
“自繁自养”是我国小龙虾养殖发展初期的一种传统养殖措施,它是向稻田投放种虾后,小龙虾在稻田中自然繁殖,养成成虾。它的特点是年产一季稻、一季虾,操作简单,养殖成本低,产量相对也较低。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是“数量型”,大小虾价格分化不严重,尽管产量低,每亩稻田收获50公斤左右的小龙虾,效益也显著高于只种水稻,很受欢迎。随着养殖业的发展,50公斤的产量已不能满足养殖者的要求,而多年的自繁自养、近亲交配导致种质质量越来越差,产量更难提高。为了追求高产量,养殖者加大投种量,加大投种量导致密度过高,生长显著变慢,虾更长不大。现在市场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小规格虾价格低,即使有产量也没有效益。显然,“自繁自养”这种做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小龙虾养殖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
“育养分区”的提出否定了“自繁自养”落后做法,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但目前“育养分区”的做法并没有提出新的技术,只是在一块稻田中投放种虾,待来年的3月份再将3cm的小龙虾虾苗捕捞起来投放到另一块稻田中养殖,即小龙虾的繁育和养殖不在同一块稻田,但实质仍然是“自繁自养”,与养殖户从别人的稻田中采购小龙虾虾苗投放到自己的稻田中养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和进步。
“育养分区”目前的做法没有给小龙虾养殖带来技术的进步,“繁育稻田”只能提供3cm虾苗,3cm虾苗承载量有限。所以,“繁育稻田”只能提供一季虾苗,不能种稻,也不能养成虾;“养殖稻田”需要从“繁育稻田”引进虾苗,养成一季成虾,收获一季水稻;两块稻田实际只有原来一块稻田的产能和效益,经济效益也没有提升。
“育养分区”是想通过控制投苗数量控制稻田内小龙虾的养殖密度,提高大规格虾的占比。但不掌握全面的养殖技术,不能准确控制养殖密度,单靠控制投苗数量是很难精确控制养殖密度的,也很难提高大规格虾的占比,这也是很多小龙虾的养殖户,投苗后没有获得好的产量和效益的原因。
提高大规格虾的占比,从“大养虾”到“养大虾”不能像过去那样采取传统、落后的养殖技术,而是要从种虾的选择、优质虾苗人工规模化繁育、苗种运输和投放、稻田结构改造、科学的投喂和水质调控等多方面系统、全面的掌握小龙虾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才能成功。
现在“育养分区”为了控制养殖密度,有些养殖户在投苗前往稻田中投施大量的菊酯类农药“泡田”,以期杀死稻田内残存的小龙虾,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生态环境破坏,更是违背了“稻田养虾”减少农药使用的初衷。
“育养分区”是可以做的,早在2006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就与“武汉三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武汉黄陂区武湖的低湖田做过这样的试验,只不过当时小龙虾养殖业难以接受1cm虾苗,最后被终止。
“育养分区”不能按照目前这种做法去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繁育稻田”只能是低湖田或退湖田,而不能是其它基本农田。因为低湖田处于地势较低的湖区,常常因水涝而不能保证水稻的收成,往往被退田还湖,因而低湖田不利于种稻,而有利于小龙虾养殖和繁育,这样“育养分区”不会对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产生影响。第二“育养分区”的“繁育稻田”必须开展小龙虾的人工繁育,增加1cm虾苗的生产、捕捞、销售和分级培育,再加上来年3月份的3cm虾苗的捕捞、分养和销售,不仅在小龙虾产业技术上有创新,提高了小龙虾虾苗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出苗量和经济效益。第三“繁育稻田”除了生产虾苗外,还必须养殖成虾,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人工繁育,“繁育稻田”才可能有足够的虾苗养成虾。目前“育养分区”的“繁育稻田”一般不能养殖成虾,这是因为目前推广的“育养分区”不是开展人工繁育,不能提供1cm虾苗,而是在来年3月份提供3cm虾苗,不仅虾苗质量差,而且3cm虾苗的承载量很低,每亩3cm虾苗的供应量一般都不超过200kg/亩,只能供应4亩稻田养殖,对外提供了虾苗就没有足够的虾苗养殖成虾。因此,“繁育稻田”只有开展人工繁育,增加1cm幼虾的生产量才能扩大出苗量,满足小龙虾规模化养殖的虾苗需求。不能提供1cm虾苗的繁育场没有能力解决小龙虾的养殖苗种问题,不能称为小龙虾繁育场。
“繁养一体”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10年完成国家第一个小龙虾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后(课题号:2007BAD37B01)推出的小龙虾养殖业新模式、新技术。“繁养一体”并不是传统养殖的“自繁自养”,它是“小龙虾稻田繁殖、养殖一体”模式,在每年5月底稻田插秧前后,选用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出肉率高,并且来源不同水域的优良种虾,按雌雄比例2:1配对投放在稻田中,避免了“自繁自养”的劣质种虾的近亲交配,种虾投放后采用人工诱导措施促使种虾早交配、早抱卵、早出苗。“早出苗”即可早上市,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经济效益好,市场受欢迎。又由于“繁养一体”采用人工繁殖,增加了1cm虾苗的出产量,又能在来年春季再提供3cm虾苗,大大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的出苗量,可形成年产一季水稻、二季虾苗、三季成虾的良好产能,因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图1)。稻田养小龙虾推行“繁养一体”比“自繁自养”经济效益要高得多,也使“育养分区”相形见绌。
“繁养一体”是新技术、新模式,幼虾质量好、出苗早、出苗量多,不仅能满足自身养殖需求,还能对外提供虾苗,对养殖业推动大;幼虾质量好、生长快、成虾规格大、经济效益好;“繁养一体”出苗早且出苗时间可控、上市早且可周年上市,对养殖户、对市场都是一个良好的结局。
图1. “小龙虾稻田繁殖养殖一体模式”操作流程图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延伸阅读:
舒新亚:现在小龙虾养殖大量使用的是落后技术
“繁养一体”是在同一块稻田上同时产生了繁育和养殖的双重效益。在繁育部分,应用了人工繁育技术,他的产苗量要高于目前所有养殖模式的产苗量,同时他的繁育出苗的质量也要优于目前育苗的品质。而目前所运用的“育养分区”模式或者其他养殖模式所产生的的效益,都没有“繁养一体”高。它在技术上有创新,在效益上有提升,是未来小龙虾养殖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向小龙虾养殖户传递新技术、新模式,不要继续推广一些落后的,似是而非的技术理念。否则,养殖户永远无法提高经济效益,反而有可能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探讨当前的“育养分区”存在个问题:
一、没有提出新技术。“育养分区”本质上并不能算是新技术,还是在采用传统养殖技术进行养殖。
二、现行的“育养分区”模式效益增量不明显。
根据产业状况来看,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并没有缩小,市场经济效益依然存在,会促使龙虾养殖规模继续增长。现在养殖端基本都产生了一致的思想认识,就是要从“大养虾”转变为“养大虾”。但是养殖户要想养出大规格的虾,技术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否则很难大量养出“大虾”。湖北省有许多关于小龙虾的配套扶持保障马上要出台,比如在良种选育上和养殖新技术等方面下功夫。
对小龙虾产业观点数据、市场和种业的看法
目前,我们国内一些机构对于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布的一些观点和数据是有问题且不慎重的。涉及产业发展现状的资料需要反复斟酌,有条件可以组织一些专家一起进行讨论。有分歧并不可怕,即便是产生争议也很正常,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如果能够形成统一的观点,正确的结论就可以开始往外部推广,错误的就此了结。如果分歧无法化解,也可以交由实践去检验。但是,首先应该要有一个讨论的程序,正确的结论才能够对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小龙虾价格行情优于往年。小龙虾产业还会进行调整,这里面涉及到市场和技术两个方面。市场主要是对于价格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小龙虾的规格、上市时间等,但是市场对于技术的影响不明显。技术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行业媒体和一些大型企业来推动,终端养殖户很难有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调整。养殖户在技术上需要依靠政府和相关专家指导,但是现在在小龙虾技术问题上,专家的分歧很大。这其中也需要一些行业媒体和公共平台从中进行平衡。
我一直呼吁国家需要种业,民间对此也有误区。部分业内专家对于小龙虾的种业问题也关注度不够。湖北省制定小龙虾产业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时候,对于小龙虾种业问题就发生分歧。我们当时就坚持要把小龙虾良种选育写进发展规划,虽然最终成文。但是,这期间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而且其中不少反对者有一定的影响力。事实上,这些反对者对政府的决策实施产生了一定影响,以至于虽然小龙虾良种选育写进了发展规划,但是在执行层面上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配套支持。不过今年湖北省开始在政策执行上对于小龙虾种业给予实际的支持。今年,湖北省小龙虾产量虽然仍旧排名全国第一,但是在全国所占比重已经开始下滑。这其中原因就是单纯依靠扩大养殖面积增加产量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养殖面积受限于土地面积。今后无论任何地区小龙虾要想扩大产量,只能走技术发展的道路。以前依靠卖苗的养殖户,今年普遍反映苗种卖不出去赚不到钱。事实上根据反复调查,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苗种质量太差。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买苗的买家回去养殖之后亏了钱,出售苗种的养殖户没有回头客。只要改良苗种质量,改进运输方式,人家购买苗种的人有了经济效益,第二年依旧会回来买苗。比如,辽宁某地从湖北买苗种,回去之后成活率不足10%。这样状况下别人不能产生效益,就不会再次购买苗种。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价格行情
资讯头条
池塘养殖
淡水鱼养殖
Crayfish
643
主题
222
回帖
8972
积分
版主
积分
8972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对虾养殖
河蟹养殖
小龙虾养殖
罗氏沼虾养殖
青虾养殖
青蟹养殖
梭子蟹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