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工作,一步错则步步错!避免“死伤惨重”,如何正确消毒?

[复制链接]
查看978 | 回复0 | 2021-6-22 20: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首先可以肯定,对虾养殖过程中是可以消毒的。



但是,每个人使用的心得不一样,采用的控制方法有差别,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实际操作中,有遇到过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据介绍是采用“15~20天消毒一次,然后改底、补菌”的模式。养殖效果还不错,基本几十张棚都成功。而有的人按照这个模式操作,结果不佳,几乎不成功。


1624366722061251_970.jpg
所以,对虾养殖过程中消毒,原则上可行,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本人的建议,投苗前做好消毒,培藻、投苗后,基本不提倡消毒。



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微生物、藻类、虾建立起的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不应采用强烈刺激的方式破坏这种平衡。



一个小环境平衡建立后,外力——如消毒剂等,将会严重破坏这种平衡。而消毒剂是有害菌、有益菌“通杀”的。在养殖的水环境中,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菌相被破坏,重新建立适宜的菌相,需要大量的调水工作和成本。



所以,不要轻易“消毒”!



本人建议生产中应遵循的原则:



1.


先想好,你为什么要消毒



不要别人说“消毒”,或看到别人“消毒”,自己就“消毒”。



举一个亲自经历的例子。两个养殖场相邻,一个采取常规调水方法,一个采取建立“生物絮团”的模式。前者调水,进行了“消毒”;后者看到后,也跟着进行了“消毒”。结果,后者十几张棚内水质急剧变化,原来建立起的“生物絮团”全部崩溃。导致虾生长受阻,最后基本没什么产量。



一旦投苗后,采取“消毒”措施,就一定要慎重!



2.


尽快建立起菌、藻、虾平衡的水环境



a) 具有良好菌相和藻相的水,才是“好水”;



b) 但这个“好水”是动态的。因为,菌、藻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维持有益菌、有益藻类在养殖水体中的优势,是抑制有害菌、“有害藻类”的关键。



c) 虾与藻、菌也是互动的。虾是要消耗藻类的。所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培藻,是很关键的一项技术。



d) 使用“消毒剂”,尽管我们说选用的“消毒剂”对虾“刺激性”很小,只对菌产生作用。但实际上,“消毒剂”对藻类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说常用的“二氧化氯”,对菌、藻都有“杀灭”作用。所以,生物管控更重要。



3.


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对虾,

养殖过程不可使用“消毒剂”



因为,一旦建立起的“生物絮团”崩溃,想重新建立“絮团”,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一般都会导致养殖直接失败。



4.


如果一定要“消毒”,提请注意



a) 消毒剂的选择:对虾的刺激性要尽量小;



b) 消毒剂的使用:使用量一定要控制好,不可随意加大。



c) 消毒时间间隔:不建议经常使用。



d)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36小时后,一定要及时、大量补菌。补菌要求是复合菌液。注意增氧,及促进池塘水循环。



e) 注意观察虾采食情况,及时增减料。



诚恳建议:不要总想着“我认为应该消毒”,而是应该尊重“虾、菌、藻同意不同意消毒”!



大概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水也就调好了,虾也就养好了。




友情提示




高温期到来,菌、藻由于水温的升高、饲料投喂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要特别注意,水环境中溶氧、氨氮、pH的变化,尽早、及时调水。如水体中碳元素、微量元素、菌类等的定期、足量补充,改底措施的加强等等。


本文来源: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