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出现细菌性炎症,往往病急乱投医不知如何用药,下面为广大养殖户汇总常用

    [复制链接]
查看32434 | 回复0 | 2021-7-3 15: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青霉素



青霉素又名盘尼西林、青霉素G。



【性状】 青霉素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



溶于水、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遇酸、碱、重金属、氧化剂、甘油很快失效;干燥结晶稳定,其水溶液极不稳定,室温中效价很快降低。



【作用与用途】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常用于产后亲鱼预防继发感染及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中华鳖等的细菌性败血病、疖疮和皮肤创伤等感染;



也可用于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水质的恶化。



1)注射。



用于防治产后亲鱼感染,每次5万~20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中华鳖细菌性疾病可用4万~8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次。



2)常与链霉素合用。



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水质恶化时的使用剂量为5万~10万国际单位/升。



【注意事项】 注射溶液应新鲜配制,储存于冷处,当日用完。忌与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合用。



二、链霉素



【性状】 链霉素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颗粒,无臭,味苦,有吸湿性,在空气中易潮解;



易溶于水,干燥状态可保持一年的稳定性;遇强酸、强碱、脲或其他羰基化合物、半胱氨酸或其他巯基化合物易被灭活,常用硫酸盐链霉素。



【作用与用途】 链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疖疮病、打印病、竖鳞病、弧菌病、产后感染;



海水鱼类的类结节症;鳖的赤斑病、红脖子病和疖疮病;



罗非鱼的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牛蛙细菌性疾病;对虾丝状细菌病和肠道细菌病等。可与青霉素合用,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水质恶化。



【用法与用量】



1)浸浴。防治鳖腐皮病,使水体中链霉素达10~30克/米3,对虾为4克/m³,浸浴48小时。



2)肌内注射。预防亲鱼产后继发感染每次为5~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次。



3)常与青霉素合用。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水质恶化的使用剂量为5~20克/m³水体。



三、庆大霉素



【性状】 庆大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有吸湿性;



在水中易溶,对光、热、空气及广泛的pH溶液均稳定,其稳定性与灭菌的温度、时间、溶液的pH、氧气等有关。



【作用与用途】 可用于治疗水产生物的各种细菌性疾病等。



【用法与用量】



(1)口服 鱼类每天为50~7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3~5天。



(2)浸浴 用于治疗牛蛙细菌性疾病,使水体中庆大霉素达30~60克/米3,每次3~6小时,每天1次,连用2~3次。



(3)腹腔注射 鳖每次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次。



【注意事项】



1)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受pH的影响较大,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庆大霉素在pH为8.5时的抗菌效力比pH为5.0时约强100倍。
2)庆大霉素不可与两性霉素B、肝素钠、氯唑西林等配伍合用,因均可引起本品溶液沉淀。



四、四环素



【性状】 四环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空气中较稳定,暴露在阳光下颜色变深,微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四环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和青霉素类接近,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和氯霉素相似。主要用于防治海、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1)口服 鱼类每天用50~100毫克/千克体重,虾、蟹、鳖等每天用120~1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5~10天。



(2)浸浴 使水体中四环素达50~100克/米3,每次1~2小时,每天1次,连用2~3次。



(3)肌内注射 每次30~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次。



【注意事项】



1)Al3+、Mg2+离子可与四环素形成螯合物而影响吸收。



2)卤素类、碳酸氢钠、凝胶可影响本品吸收。



3)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尽量不与本品合用。



4)和青霉素一起应用,可抑制青霉素的杀菌作用。



5)本品需避光保存。



五、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又名氟甲砜霉素。



【性状】 氟苯尼考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氟苯尼考为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内服吸收迅速,分布广泛,首先在水产业中使用。



主要用于防治鱼类由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弧菌、屈挠杆菌、链球菌、巴斯德氏菌、诺卡氏菌、爱德华菌、分枝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疾病。



【用法与用量】



(1)混饲 鱼每千克体重拌饵投喂10~15毫克(以氟苯尼考计),即相当于每千克鱼体重用本品0.10~0.15克(按5%的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2~3克),每天1次,连用3~5天。



(2)肌内注射 每次5~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3次。



【注意事项】



1)混拌后的药饵不宜久置。



2)本品应妥善存放,以免造成人、畜误服。



3)使用后的废弃包装物要妥善处理。



六、磺胺嘧啶



【性状】 磺胺嘧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见光颜色逐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



【作用与用途】 磺胺嘧啶为治疗全身感染的中效磺胺,属广谱抑菌剂,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防治水产养殖生物细菌性、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 口服,鱼类一般用量为每天50~10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6天。生产上常在第一天用100毫克/千克体重,第二至六天用50毫克/千克体重。



【注意事项】



1)本品与碳酸氢钠并用可增加其排泄、吸收,降低对肾脏的不良反应,减少结晶析出及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3)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七、磺胺甲噁唑



磺胺甲噁唑又名新诺明、新明磺。



【性状】 磺胺甲噁唑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



【作用与用途】 与磺胺嘧啶性质相似,但抗菌作用较磺胺嘧啶强,如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合用(3∶1~5∶1),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用于防治水生生物的细菌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 口服,鱼类每天用150~20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5~7天。
1)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2)本品不能与酸性药物同服,如维生素C等。



3)大剂量应用时应该与碳酸氢钠同服。



八、磺胺间甲氧嘧啶



磺胺间甲氧嘧啶又名制菌磺、磺胺-6-甲氧嘧啶。



【性状】 磺胺间甲氧嘧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遇光颜色逐渐变暗,在水中不溶。



【作用与用途】 与磺胺嘧啶性质相同。本品为一种较新的磺胺药,抗菌作用强,用于防治细菌性鱼病。



【用法与用量】 口服,鱼类每天用100~15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投喂,连用4~6天。



【注意事项】



1)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2)首次用药剂量加倍。提示使用磺胺类药物时,一般首次剂量加倍,以后保持一定的维持量;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合用,可增强抗菌能力。



九、恩诺沙星



【性状】 恩诺沙星为微黄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碱性溶液中,在水、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遇光颜色渐变为橙红色。



【作用与用途】 恩诺沙星为畜禽和水产专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于防治各种水产生物细菌性疾病,如暴发性细菌性败血症黄鳝出血病、鲟鱼肠炎病、鳗赤鳍病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用药为10~50毫克/千克鱼体重或每千克饲料加0.5~1.0克,拌饵投喂,连续投喂3~5天。浸浴剂量为4克/米3,浸浴0.5~1.0小时。



【注意事项】 不可与利福平合用。与制酸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同时服用会影响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十、抗细菌药使用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药物,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针对一种病原体选择药物时,有条件者应先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筛选出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没有条件者,应根据生产实际中使用药物的经验,尽量选用疗效高、抗药性小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最佳疗效。



(2)确保内服药物的有效剂量 内服药物的剂量应根据鱼体的体重来加以计算,大多数抗生素类药物只有抑菌作用,而不具有杀菌作用,无论是治疗或是预防疾病,其用量都必须达到最小抑菌剂量。



用磺胺类药物治疗鱼病时,首次用药量或是第一天的用药量需加倍,以后每天给以维持量。



投喂药饵时,应注意药物混合的均匀程度及鱼类摄食的均匀度。



(3)交替用药 防治鱼病时,当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注意更换新的药物品种,选择结构或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药物交叉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或一类药物。



(4)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的药物品种不宜过多,否则药物之间的作用过于复杂,难以掌握作用结果,甚至会引起药害。



(5)用药疗程 一般以5~7天为宜。生产上,当病情消除后,还应再继续用药2~3天,以巩固疗效。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