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情突袭!超强台风逼近!对水产渔业有何影响?如何自救?

    [复制链接]
查看51270 | 回复0 | 2021-7-23 23: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连日来,极端强降雨天气在河南省不断制造险情,多地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包括郑州在内的多个城市遭遇严重内涝,灾情牵动各界视线。



同时,超强台风“查帕卡”和“烟花”轮番登陆,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此次自然灾害对水产渔业造成了哪些影响?水产人如何自救恢复生产经营?
1627055502181409_700.jpg
农业农村部部署农业防汛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7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研究分析当前汛情、灾情,细化任务措施,安排部署当前及下一阶段农业防汛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不确定性增加,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业防汛救灾的严峻形势,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扎实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减灾各项工作。要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和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包省包片督导分工责任,督促指导地方落实抗灾救灾关键措施。全力推进科学抗灾,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发布分区域、分作物的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南方地区加快早稻收割归仓和晚稻移田栽插,确保不误农时。扎实搞好灾后生产恢复,紧急调剂调运救灾种子,指导受灾地区抢排农田积水,因作物因灾情调控肥水,对绝收地块及时改种补种,开展水毁设施和农田修复。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狠抓灾区动物疫病防控,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



News

河南水产业因暴雨受灾严重



由于连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7月21日凌晨3时,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7月21日凌晨3时,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郑州、驻马店、开封、焦作、等地一部分鱼塘被淹严重,初步统计有超100万斤鱼被冲走,损失超1000万元。



据悉,7月17日20时-20日20时,这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到了617.1mm。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郑州这次特大暴雨可谓千年一遇。受次影响,当地一部分养殖池塘水位上升较快,出现被淹和跑鱼现象,一部分水产批发市场被淹,市场人流明显减少,损失较大。



据加州鲈养户养户琚老板介绍,他在郑州中牟的一百多亩鱼塘前一段时间出现严重干旱,池塘加不上水。受最近暴雨影响,鱼塘水位不断上升,差一点出现漫塘,所幸未有出现跑鱼。“黄河滩里有不少养户的池塘被淹的,损失比较大。”



在驻马店市,受暴雨影响,遂平县某水库跑鱼损失较为严重。据该水库养户王老板介绍,该水库养殖面积有500多亩,主要养殖花白鲢、青鱼和草鱼等品种。由于水库泄洪水太猛,养殖的围网被冲垮,初步统计有5-6家养户被冲走60多万斤鱼,损失300万-400万元。“我10多万斤青鱼和草鱼也被冲跑了,损失50万-60万元。”



在开封市,受持续强降雨突袭,当地一部分池塘和钓鱼场被淹严重。养户琚老板告诉记者,他在开封还有两百多亩鱼塘,由于开封养殖场供电线路受暴雨影响有所损坏,池塘供氧不稳定,其趁雨停间隙,抓紧联系工人进行抢修。其朋友一钓鱼场,被洪水冲走了不少鱼,损失达到数十万元。



在焦作市,暴雨导致当地多处池塘被淹,连成一片。据养殖户杨老板反映,近日持续强降雨,池塘周边土壤趋于饱和,他30亩池塘周边的树倒了不少。存塘鲈鱼预计有5万斤左右,规格在5两左右,受暴雨袭击,有不少出现应激死亡。“雨水暂时停了,池塘在往外排水,损失还在统计中。”



在杨老板附近一个养户,受暴雨影响,池塘围堤被雨水冲垮,其与邻居的虾塘连成一片,2万斤左右鲈鱼几乎全部跑完,一部分放在鱼塘的饲料被水浸泡了,预计损失超40万元。



杨老板30亩池塘周边的树倒了不少,存鱼出现应激。



News

多地积极应对台风



闸坡渔港:渔船回港避风 加固锚缆



在闸坡渔港,所有渔船有序地停在泊位上,渔民回到船上检查和加固船锚,确保所有工作万无一失后,全部撤离上岸避风。目前闸坡渔港大概有775艘渔船在港避风。



福建:渔船进港避风



自18日2时台风“烟花”生成后,福建省18日和19日两次召集应急、水利、气象、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会商研判,并发出会商通报,要求位于东经121.5度以东的闽东渔场、闽外渔场等作业的渔船务必于21日10时前全部撤离到东经121.5度以西海域。各级各部门正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福建省防指及漳州、泉州、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截至目前,东经121.5度以东海域的作业的渔船已全部撤离。



福鼎市近600艘渔船已全部进港避风,来自浙江苍南以及福建省霞浦等地的近1000艘船只也已陆续到福鼎沙埕港内避风。连江县及时启动防台抗台应急预案,采取"预警到船、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通知在外海作业的渔船就近进港避风,并引导渔民对在港休渔的船舶做好加固。截至目前,全县3000多艘渔船已全部进港避风。

浙江:各地严阵以待



浙江气象部门表示,台风“烟花”具有强度强、移动慢的特点,无论是正面登陆还是紧擦近海北上,都将对浙江产生严重风雨影响。



目前,石浦港及白礁水道内避风船舶近80艘,象山海事部门已协调部署3艘拖轮驻守,整体锚泊秩序良好。



舟山市共有全部5584艘国内渔船进港或到安全水域避风,1591名养殖渔民已全部撤离,全市休闲渔船也已全部停止经营活动。



News

洪涝灾害影响几何?



洪涝灾害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收获和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洪涝灾害年份,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GDP的0.08%。特大洪灾期间,农林牧渔业损失过千亿,上升至GDP的0.18%左右。以2016年特大洪灾为例,其造成的农林牧渔业损失占全国第一产业GDP比重达到2%,部分严重受灾地区几近绝收。
16270555767547_37.jpg
因此,农林牧渔业是洪灾影响最明显的领域,短期直接利空,对经济增速造成最直接的拖累。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将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华泰证券预计,一般在特大洪灾情形下,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拉低GDP增速约为0.15bp,全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预计约为0.4%。



News

水产人如何恢复灾后渔业生产



洪灾的发生对淡水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洪水冲毁养殖设施,造成养殖鱼虾类逃逸;暴雨污染了养殖池塘,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病害频发。为减少洪灾对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去年,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水产养殖防汛救灾技术操作指南》,供各地开展水产养殖防汛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参考使用。



水产养殖防汛救灾技术操作指南



一、暴雨对池塘养殖的影响


1. 水位上升


暴雨往往伴随大风,直接造成了很多池塘水位急剧上升,溢塘的风险加大,甚至造成有些池塘水位与堤坝持平。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池塘围栏设施、池埂损坏甚至坍塌。


2. 水温下降


大量雨水进入池塘,直接造成池塘水温下降,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暴雨后紧接着是晴天,水温又会迅速上升,对养殖动物造成二次应激。


3. pH下降


雨水一般是弱酸性的,瞬时大量降雨会造成池塘pH骤然下降,有的池塘甚至下降幅度超过1.5以上。另外,连续暴雨天气,由于水体光合作用下降,藻类大量死亡,也会导致pH下降。


4. 溶氧下降


连续暴雨会导致池塘底层溶氧偏低。一方面水体光合作用变差,引起池塘水体藻相、菌相失衡,藻类大量死亡甚至倒藻;另一方面池塘底部耗氧增加,池底的残饵、动植物尸体等有害物质泛起,生物耗氧量上升,加剧了池塘缺氧状态。


5. 摄食下降


由于突然的大量降雨,会导致很多池塘出现“水浑”现象,产生较强应激,因此往往暴雨后养殖动物摄食明显减少。一方面大量雨水导致池底耗氧增加,水体溶氧下降,导致养殖动物摄食下降;另一方面池塘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加速,各种水质指标出现异常,对养殖动物应激很强,也导致了摄食下降。
二、洪灾应对措施


1. 及时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池塘和水库要注意天气和水位变化,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设置围网等措施,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损失;网箱养殖要注意预防洪水冲击造成网箱被冲走、冲垮,可采取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等措施,及时清理浮游物。开展抢险救灾时,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生产人员要配备救生设施,生产过程中不可进行危险操作,遇到危险情况要及时撤离。涨水时要及时将网箱拉到水质好、避风浪、远离泄洪道的地方;退水时要及时将网箱移离岸边,防止搁浅;尽可能在泄洪道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拦网等。


2. 抓紧修复养殖设施


对于损失轻微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塘口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对围网养殖进行扶桩补桩,清除水草等杂物;对“没顶”的围网和被淹没的池塘及稻田养殖区,水位一旦回落,要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准备。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无法修复的要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塘口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放养,减少受灾损失。


对于池塘精养区,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减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鱼;其次要及时检查修补进排水口,防止渗漏,以防鱼类再次逃逸。对于小龙虾养殖池塘,水淹后外塘的野杂鱼会进入池塘,应迅速灭杀;灭杀野杂鱼的方法是每亩用15~20千克茶粕+1千克盐浸泡12小时,再用25千克/亩生石灰化开,倒入泡好的茶粕,混合后全池泼洒。


3. 做好塘内水生动物养殖


适时补放水产苗种,认真做好受灾渔业水域尤其是塘堰和围网区域内剩余水产动物情况的调查,科学评估灾后养殖水域内现存水产动物的数量,以便做好消毒免疫、苗种补放和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根据水产动物对草料、配合饲料摄食量,估算养殖水域剩余水产品数量。苗种补放工作主要根据当地养殖习惯及苗种存量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品种,针对水产养殖业的特点,此时大多数水产苗种供应已处于晚期,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苗种的问题。


(1)回捕。做好湖泊、河沟逃逸苗种的回捕工作,向捕捞渔民和社会捕捞者回收适宜放养的苗种。(2)调剂。养殖户之间就地调剂及从邻近未受灾地区调进苗种,解决苗种补放的缺口。(3)秋繁。有条件的苗种生产企业,可开展大宗淡水鱼苗种的秋季繁殖。当前可供选择的鱼种有:四大家鱼、鲫鱼、鳊鱼、鳜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鮰及其他名优苗种。

在摸清池塘水产品剩余情况后,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操作:


(1)剩余比例高于50%的水域,可按精养模式,适当补放鲫、鲢、鳙、草鱼“夏花”等。鲫鱼每667平方米不超过100尾,规格4~5厘米;鲢、鳙、草鱼每667平方米放200~300尾,规格8~10厘米,并加强管理,达到年底出售成品的目的。


(2)剩余比例低于50%的水域,应考虑并塘(库、田、网箱),腾出的水库、池塘、稻田、网箱重新投放大宗淡水鱼“夏花”鱼种,规格8~10厘米,每667平方米放养量控制在1000~1500尾,并可安排好生产茬口至第二年5-6月份水产品价高时上市,或选择当年生长快、效益好的品种,如福瑞鲤、异育银鲫“中科5号”、湘云鲫等进行成鱼养殖。


(3)对于全部溃决、水产品全部逃逸的水域,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彻底清塘后,投放大宗淡水鱼夏花鱼种,每667平方米放1000~1500尾,培育“冬片”或第二年成品。
在苗种补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产品苗种的质量问题,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最好由当地渔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把好苗种的种质关和补放技术关,以免造成二次损失。


4. 开展种草养鱼


在以主养常规鱼为主的地区,可采用种草养鱼的模式。在受灾的池塘堤埂、池坡和一些边角地带可以种植一些牧草,如苏丹草、黑麦草。可以轮作播种,全年可以供给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做青饲料,以满足其对饲料的需求,节省饲料成本。可以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利用草食性鱼类的粪便来培育滤食性鱼类的饵料生物,做到不投放或少投放饲料。


5. 防止疫病发生


大灾之后易发大疫,洪涝期间,所有的水域、陆地都连成一片,水产动物的各种病原体到处滋生蔓延,极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所以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病原检测,以防各类动物性疾病相互传播。特别是洪水过后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急剧增多,很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质减弱,引发其他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同时上游水由于温度、pH值等理化因子与下游水有一些差异,也会导致鱼体不适,造成死亡。此时要做好防病措施。


(1)死鱼无害化处理:洪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洪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2)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3)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洪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4)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洪灾后容易出现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鳃霉病等,对此,可采取内服外用法防治。外用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对养殖水域采用溴氯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300克)、二溴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克)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内服药可用三黄粉、大蒜素等,一般连喂3~5天。


(5)侵袭性疾病:主要是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对指环虫病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等;对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对中华鳋、锚头鳋、鲺病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辛硫磷等。一般来说寄生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2次,否则寄生虫病害易反复发生。


6. 消毒水体


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水产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域环境综合治理。


(1)灵活掌控水色和透明度:以养殖鲢鳙、鲤鲫等肥水性鱼类为主的水域,水色应保持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为好;以草食性品种为主的水域,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为好。


(2)及时调节水质:洪水过后对水体要消毒,一是采用化学、物理方法调节和改善水质,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10~15天一次,每次用量每667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水泼洒,或用碘制剂,按说明使用。二是采用生物或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如在鱼池进水口设过滤池,过滤料用砂或木炭;生物方法是利用10%的池塘水面种植水葫芦、红菱等浮水植物,起沉降和净化水质的功效。三是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四是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一般要求13:00-15:00和第二天凌晨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3)谨防水域缺氧“泛塘”: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浮游植物造氧功能不足,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水产动物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水产动物密集、耗氧增多。同时,大部分水域淤泥较深,极易导致养殖水产动物“浮头泛塘”。为防止“泛塘”,应加强饲养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天气炎热季节,密切注意观察水产动物的摄食及活动情况。一旦出现缺氧征兆应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启增氧机或撒入增氧剂。


7. 加强投饵


降雨时由于水温降低,鱼类吃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及预防水质恶化。水灾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应选择配合饲料、加大饲料投喂量,并坚持“四定、四看、一检查”投饵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水产动物吃食、看水产动物活动,检查水下有无残渣剩饵,同时拌饲料投喂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用300~500毫克),每天一次,连喂5~7天;养殖草鱼、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每周应投喂青饲料1天,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内容综合:农业农村部、海陵试验区融媒体中心、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浙江频道、信号工厂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