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鱼养不好,可能是您差一个高产的池塘?

  [复制链接]
查看454 | 回复2 | 2021-8-26 10: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淡水鱼类对各种水域环境适应性较强,除污染严重的水域外,有水就有鱼。



农村的大小池塘、坑塘、洼地、小型废河道等都可以直接养鱼,有的稍加改造也可以养鱼。



但是,真正把养鱼作为一种生产门路来经营的话,就必须按照要求,对现有老旧池塘进行改建或新建养鱼池塘,实行科学养鱼。



(一)高产池塘的基本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好



这是池塘养鱼的一个根本条件。



水源充足,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类浮头时,有利于急救。



无污染的江河、水库、溪流都是比较理想的水源。这类水体水质好、溶氧量较高、酸碱度适宜,浮游生物丰富,水温也比较稳定。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跳跳鱼 | 2021-8-26 10:3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井水和泉水水质也比较好,没有敌害生物,缺点是水温低。工矿污水不经过净化处理,不可直接用于养鱼。



2.水深适度



鱼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说明水深与增产关系密切。



池水较深,不仅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较大,而且水温和水质也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分层养鱼。



但池水过深,底层水温低,溶氧量低,浮游生物少,不利于底层鱼类的生长。池塘的深度同面积和增氧设备有关。



面积较大,设备好,可深些;反之,应浅些。农村养鱼池塘深度2~3m为宜。



3.面积适中



鱼谚说“宽水养大鱼”。水面大,受风力作用大,水的流动和上下对流强,既增加水体溶氧量,又能使溶氧分布均匀,减少鱼泛塘死亡。



总的来看,池塘面积大一些为好,但面积过大,操作管理不方便。鱼塘面积以10~15亩为宜。



4.底质良好



池塘底的土质从多方面影响水质,对养鱼非常重要。底质以壤土为好,土质松硬适当,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也好。



这样,池塘中有机质易于分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塘底保留适量的腐殖土,可以保持塘水肥度。塘底要平坦。



5.形状和方向适宜



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



这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夏季东南风较多,受风面积大,能提高池塘水溶氧量。



6.周围环境适宜



池塘四周应开阔向阳,不能有高大树木和其他建筑物,以利于通风透光。池埂宜种植饲料作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跳跳鱼 | 2021-8-26 10:3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样不仅能生产养鱼饲料和肥料,也能保护堤岸、减轻雨水冲刷。



(二)池塘的修整与改造



我国池塘养鱼生产历史悠久,但是单产较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池塘条件差。



过去旧池塘多数不规范,缺点有面积小、水位浅、塘底漏水、水瘦、深浅不匀、形状多样、水源不足等,不符合高产池塘标准。旧池塘必须因地制宜,加以改造。



旧池塘改造内容如下:



(1)小塘改为大塘。如原来池小且周围有空地,应尽可能扩大一些。



(2)浅水塘改为深水塘。有的坑塘由于多年淤积,成了盆底塘,天气干旱即干涸见底,应挖去淤泥,筑高塘堤。



(3)漏塘改为肥水塘。一方面加固塘堤,堵塞漏洞;另一方面塘底要改良土壤,多投施些有机肥料。



(4)瘦水塘改为肥水塘。应增施有机肥料,培养水中浮游生物,提高水质肥度。



(5)改低埂、窄埂塘为高埂、宽埂塘。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