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狭鳕加工业成本上升,工厂普遍亏损,全行业下行趋势明显

[复制链接]
查看4088 | 回复0 | 2021-9-3 1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1年上半年,中国狭鳕加工企业普遍蒙受亏损,消息人士指,近两年国内狭鳕加工板块在走下坡路,成本优势已大幅缩水,价格肉搏愈演愈烈。



据佳沃食品中报,1-6月份青岛国星食品有限公司亏损1,110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490万元)翻了一倍以上,营业收入从去年同期5.18亿元下降至4.03亿元。



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旭兵告诉UCN:“过去两年,所有狭鳕加工企业业绩都经历了严重下滑,不仅仅是国星。”



2017年,佳沃收购青岛国星55%股份,之后又并购了一家青岛工厂(青岛新大地),使狭鳕附加值产品年产能提升至3万吨。2018年,青岛国星盈利3,100万元,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亏损3,900万元、4,000万元。2020年,青岛国星营业收入为9.63亿元,较上年下降39%。



除鳕鱼加工与再出口外,青岛国星还涉及冷水虾、格陵兰比目鱼的国内市场业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狭鳕板块(下行)是全行业的问题,国内成本一直在上升,包括劳动力、环保、银行贷款等等。疫情期间,加工成本已经很高了,企业还要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真可谓是雪上加霜。”



另一消息人士认为,中国狭鳕加工业的发展前景黯淡,“狭鳕作为一款国际商品,价格十分透明,大家都搞价格竞争。几乎所有工厂都在亏损,目前来看,这个行业的前景令人堪忧。”



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口冷冻狭鳕鱼片及块冻类产品总计19.2万吨,较上年下降28%,出口额为5.64亿美元,下降29%。今年前7个月,狭鳕出口量同比下降5%,至9.7万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