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苗才知养虾苦!但是养对虾,最终走对了路!

  [复制链接]
查看4791 | 回复1 | 2021-9-6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亩产500公斤左右,有70亩。”陈浩憨笑着说,周边村民已提前尝鲜,一些食客慕名而来。



陈浩是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伞铺村人。他告诉记者,选择养殖对虾这条致富路,还得感谢镇政府。2019年,雷打石镇组织一批农民代表到浙江考察,陈浩、陈战其等应邀前往。“浙江农民用淡水湖塘养殖南美对虾,长株潭的虾基本是从外地调运的,我们为什么不引种到湖南养殖?”陈战其牵头组织村民入伙养虾,众人响应。



为搞好养殖,除了去浙江,大家还到湖北、广东等地调研、学习,用大半年时间,摸清了市场行情、对虾习性。



2020年,在陈战其、陈浩、唐建等5名村民带领下,养殖合作社挂牌成立,包下1.8亩地进行试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放苗才知养虾苦。南美对虾与小龙虾不同,耐高温不耐低温,必须将池塘水温控制在18摄氏度至33摄氏度。水中溶氧不足,会造成对虾窒息死亡。“对虾养殖对水质要求很高,如果过滤系统不好,对虾容易死亡。”陈战其说,经历过失败的大棚养殖,他们得出结论,湖南地区过了11月就不宜养对虾。




经过试养,今年4月,他们包下13口塘,开辟70亩水域,放入南美对虾苗。



“每隔4小时投食一次;每3天测一次水的各项指标;投放乳酸菌、藻类的时间,要按照相关数据确定……”经近4个月精心呵护,首批南美对虾长大上市,个头在13厘米左右。



“以往,株洲市场的对虾主要来自沿海地区,长时间运输影响产品质量。”陈浩说,本地规模养殖成功后,运输、分拣、配送到店只需3个多小时。



“口感鲜嫩、Q弹,味道非常好!”市民周女士品尝后,对土生土长的对虾评价很高。



“南美对虾养殖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特色养殖的发展道路。”雷打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扩大南美对虾养殖规模,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特色、品牌农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李永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17344016978 | 2021-9-6 14:3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宿州
水产作为一个春秋时期就存在的古老行业,范蠡都写过《养鱼经》。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水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粗放式养殖→精细化养殖→高密度养殖→环境可控

1.粗放式

从有水产行业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把鱼放进池塘,喂点草,麦子等天然饲料,亩产300斤都算很厉害了。这还算好的,有的干脆把鱼苗丢进去就不管了,等冬天了,捞多少是多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饲料的出现。

2.精细化养殖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水产饲料出现,飙升的产量,哪怕饲料要贵不少,但赚的更多啊。就使得饲料在短时间内在整个水产行业铺开。随之,投料难,缺氧,鱼病等问题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于是投料机、增氧机一堆水产机械出现。随着科技进步,一部分水产苗种开始改良,沸石粉,硫酸铜,敌百虫,漂白粉等第一代鱼药出现。

3.高密度养殖

人类的需求总是无限的,饲料出现之后,十年左右的时间,草鱼的产量被从亩产300斤拔高到了3000斤。这期间,各种寄生虫的爆发,水质恶化,鱼病愈发严重,极大的促进了渔药行业的发展,渔药品种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了几十上百个。饲料行业也百花齐放。为了提高效益,人们总在不断探索更高的亩产量,但是很不幸,现在已经到达极限了。

4.环境可控

不管亩产量提高多少,水产行业归根结底还是靠天吃饭。天气,自然灾害,水质,疾病,寄生虫……太多太多不可控因素了。那么可不可以创造一个环境尽可能排除不可控因素呢?答案是可以的,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都是这方面的探索。这也将是未来水产行业的一个趋势——尽可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再来添加一些思考。

其实整个水产行业的发展一直在想尽办法摆脱靠天吃饭的桎梏,尽可能把养殖各个环节控制在手里。当初很多机械,比如增氧机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密度太大缺氧的问题。现在的循环水也好,工厂化也罢,都是尽可能把养殖过程可控化。

五到十年内,养殖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可控化将是水产养殖的主流指导思想。机械,微生物,苗种,鱼病治疗,饲料……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极大的提高了养殖效率,那么水产的变局就来了。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