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3会引起鰓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
(3)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氨浓度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小于0.2毫克/升。
1)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 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
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
NH3对鲢鱼苗、鳙鱼苗24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毫克/升和0.559毫克/升,随着鱼的生长,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
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 ~0.455毫克/升,草鱼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 054 ~0.099毫克/升。
杂交罗非鱼的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35~0.171毫克/升。NH3浓度超过0.66毫克/升时就会对鲤鱼种产生毒性作用。
一般而言 ,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
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胡子鲇相对较强,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无鳞鱼为优势鱼群。
2)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①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②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③鰓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④鳍条舒展,基部出血,体色变浅,体表黏液增多。
(4)水体“富氮”的防治
1)降低饲料系数 饲料是水体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提高饲料质量,降低饲料系数来减少鱼类氮排泄量是防治水体产生“富领”的主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