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察|山东省“多宝鱼”产业调查:从大到强,路有多远?

[复制链接]
查看20561 | 回复0 | 2021-10-26 07: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说起大菱鲆,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起它的另一个商品名——多宝鱼,大家可能就有所耳闻了。大菱鲆自1992年从欧洲引进落地山东,近30年时间价格曾经飙升到400元一斤,也曾因食品安全问题一落千丈。它到底经历了什么?现在发展怎样了?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威海最大的多宝鱼养殖基地——乳山龙汇海产养殖有限公司,“掌心”大小的幼鱼趴在整齐排列着的多宝鱼养殖池内,灰白色的池底为鱼身镀上了一层保护色。养殖经理迟玉波指着其中一个池子告诉记者,这里有4000条多宝鱼鱼苗,从幼鱼成长为一条被采购商青睐的健康商品鱼,要经历重重考验。“一个池子里可以养7-8公分的鱼苗3000-5000条,养殖过程中要不断分池,最终多宝鱼长到9两到1斤3的就可以了。”他向记者介绍,一个池子会出1000多斤鱼,大概1000尾左右,一斤26块钱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30元一斤,这是多宝鱼现在的市场地位,然而在它最初实现产业化的时候,价格并不“平民”,一度飙升至每斤400元。价格“高开低走”的多宝鱼究竟经历了什么?



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因为肉多刺少、口味鲜香被当作“明星鱼”引进中国,广受消费者欢迎。20世纪90年代末在山东实现了批量化养殖,“多宝”是国人对它的爱称。2003年前后,多宝鱼价格一路走俏,在高价的驱使下,山东各大渔业养殖户借着国内多宝鱼鱼种发源地的优势,掀起了“多宝鱼热”。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多宝鱼在2003年的产量只有3.6万吨,2005年提高到7.6万吨,短短2年间产量就提高了一倍多,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海鲜市场。据雷东介绍,多宝鱼在上世纪90年代刚引进中国时,人工育苗技术没有完全突破,当时一斤多宝鱼出市价能达到180-200元,大约五公分的鱼苗最高卖36块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山东更是凭借得天独厚的“首发”优势,占尽了先机,在2005年时全国沿海养殖多宝鱼的近700家企业中,近一半都集中在山东,总产值超40亿人民币。至此,外来的“多宝鱼”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场致命的危机正悄然来临。



2006年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抽查的30多条冰鲜多宝鱼的部分样品中检测出了禁用渔药的残留。一时间“多宝鱼”不再“多金”,成了消费者谈之色变的“毒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济南公安再次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多宝鱼案”,同样事件再次上演,人们畏惧心理更甚,多宝鱼价格一落千丈,5元一斤也无人问津。荣成市中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朋波不敢回想那时的情景。“感觉天塌下来一样,心里没底,只能把鱼捞出来之后埋了,赔了不少钱。”



两次事件,作为“多宝鱼”养殖大省的山东,众多企业元气大伤,逐渐失去优势,辽宁省的发展势头却越来越猛。到2017年,辽宁的多宝鱼产量达到了4.7万吨,超过了山东的4.06万吨,成为了国内多宝鱼产业的新晋上位者。雷东告诉记者,虽然山东在“多宝鱼”产量上失利,但根基仍在,且山东掌握了“多宝鱼”的种业密码。“核心技术还是在山东,关键在鱼种。辽宁虽然也能培育,但是他们苗的成活率等很多方面的质量比山东还是有差距的,而山东绝大部分育苗场都在威海,也已经形成产业链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毒鱼”事件的发生为执法部门敲响了警钟,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多宝鱼的执法力度,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翟毓秀告诉记者,“毒鱼”事件一发生,国家农业农村部就组织了行业专项,他负责与大菱鲆质量安全相关的子项目,目前大菱鲆已经摘掉了毒鱼“三鱼两药”的“帽子”。“‘三鱼’就是大菱鲆、乌鳢、鳜鱼‘两药’就是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两种药。现在大菱鲆合格率在92%,这种程度足以退出这个名单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多宝鱼”种业基地的威海,对大菱鲆的质量检测更为严格,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丕松介绍,他们不但健全了质量检查体系,强化了药残检查,还加强了大菱鲆疾病防控,同时加强对大菱鲆养殖户的教育培训等。“对于大菱鲆产业,我们是常抓不懈的,现在能保证整个大菱鲆的育苗到水产品养成,质量是没问题的。”



掌握了“种业密码”的山东多宝鱼质量也得到了保障,那么距离多宝鱼产业未来做大做强还有多大的差距?行业组织负责人雷东建议,在山东多宝鱼重回“巅峰”的路上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进行产业全链条标准化生产育苗、科学化养殖销售、可溯式查摆问题等。“现在山东很缺一个特大龙头企业,一个这样的企业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且企业搭建的平台也能吸引来人才,这样才能利用山东的‘好底子’更快发展大菱鲆产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敬东表示,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首先考虑为“多宝鱼”正名的问题,这是消除“毒鱼”事件在消费者心中阴影以及做大做强“多宝鱼”产业的基础。“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市场重新认识多宝鱼,消除消费者心中对‘毒鱼’的阴影,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让多宝鱼重回巅峰,做大做强这个产业。”

(来源:齐鲁网)

附:
山东“多宝鱼”:

掌握全国3/4市场的种子密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种业是生物发展的源头产业,在生物链中处于最上端,种质的优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数量。近年来,山东护种爱种,不断加大大菱鲆(别名:多宝鱼)良种选育工作力度,实现大菱鲆种质行业在全国的持续领跑。其中,威海又是大菱鲆优质种苗的主要集中地,记者来到威海一探大菱鲆良种密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者来到荣成市中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苗养殖车间,看到数十个低温养殖池有序排列,每个池内都密密麻麻的游动着数万条大菱鲆种苗。公司经理孙朋波告诉记者,从2004年养殖大菱鲆至今,已经充分掌握了大菱鲆育苗的技术方法,现在公司每年可满负荷生产种苗1500万左右,且常常供不应求。“我们的主要销售地区大部分在辽宁,尤其是葫芦岛销量最大,得占到公司总销量的80%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全国大菱鲆种苗的重要繁育基地,威海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因素外,还有着绝对的溯源优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雷东介绍,1992年,雷霁霖院士将大菱鲆从英国引进威海,历经7年时间,通过驯养、亲鱼培育等一系列试验,突破生产性育苗关键技术,成功“驯化”大菱鲆鱼种,形成一套完整的种鱼繁育体系。成熟的繁育工艺,为大菱鲆种鱼的后续养殖提供了“技术加持”,而种鱼的品质,最终还要看受精卵的种质够不够优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多年来,受产业发展过快、种质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大菱鲆种质发生严重退化、病害不断增多。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最大的鲆鲽鱼类受精卵生产企业——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从亲鱼和原始鱼种入手,从全国各地收集原种并进行良种选育,在不断的试验摸索中培养出了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的优质鱼种,为大菱鲆种业发展助了一把力。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宋宗诚:“我把国内不同地域的种群全部给收集过来,然后再一代一代选下去。同时,我们公司又不停地在做互相不同种群的杂交测试,有2-3个杂交组合已经很明显的优于其他种群了。”

眼下在威海,大菱鲆从原种保存到受精卵繁育,从种鱼生长到养殖鱼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雷东告诉记者,这几年,虽然山东在“多宝鱼”养殖上处在了全国第二位,但根基仍在,因为山东掌握了“多宝鱼”的种业密码。目前,山东现有大菱鲆育苗企业100家,年可培育大菱鲆苗种2亿尾、大菱鲆受精卵20亿粒;大菱鲆受精卵占全国接近100%,苗种占全国70%以上。“种苗是核心技术啊,优质种苗培育还是在山东,即使其他地区可能也能培育,但是大菱鲆种苗的成活率等质量各方面可能比起山东还是有差距,而山东大菱鲆绝大部分育苗场都在威海,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产业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了解,山东大菱鲆种业掌握了全国3/4市场的种子密码,这是我们发展大菱鲆产业最强劲的根基,是山东强力发展大菱鲆产业的“底气”!

(齐鲁网·闪电新闻)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