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但爱鲈鱼美:东塘伢子返乡创业的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2152 | 回复0 | 2021-11-15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天刚蒙蒙亮,万籁俱寂,湘阴县东塘镇石涧村的鲈鱼养殖基地里却热闹起来了。李峰站在池塘边的跳板,将鱼食撒入水中。鱼儿蜂拥而上,有的一跃而起,抢得先机;有的深潜水底,狼吞虎咽,在水面持续掀起波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10月31日,我们卖出8400斤鱼,收入10.5万元。”李峰一边前往下个水塘投饵,一边向记者介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以前在怀化一家饲料公司上班,做技术人员,一年也能赚20多万元。但父母年纪大了,我也产生了回家乡的想法。”得知石涧村有100多亩水塘闲置,李峰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水面利用起来。

鲈鱼是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别称花鲈、鲈板、花寨等,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多方了解后,李峰觉得养殖鲈鱼是一条不错的路子。2019年,他花费半个月时间来到我国鲈鱼主产区广州调研,向养殖户和商贩了解养殖、市场等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可行!”

李峰与村里签订租赁协议,租下了整片水塘。“养鲈鱼的要求很高,池塘的面积、水深都要考虑,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他将整片水塘分割成每片15亩左右,深度由原来的1米加深到2.5米。再加上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90余万元。

“除去那些固定成本,每年还要投入一大笔在鱼苗、饲料、药物等方面。”李峰说,2020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湘阴诚展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着养殖了近40亩,没想到年底却亏损了15万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鲈鱼比普通的鱼养殖要求更高,一般有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当年春季放苗,秋季上市;另一种是当年夏季放苗,次年夏季上市。”李峰告诉记者,后者的市场价格更好。

李峰读大学学的专业是动物科学,对这方面有所涉猎。决定从事鲈鱼养殖后,他又捡起了很多丢掉的知识,通过自学、请教同行等方式一步步摸索。

但现实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还没有能力驯苗,李峰只能从外地买进鱼苗,这样风险程度就大增。今年5月,李峰从湖北进了19.8万尾鱼苗,3天不到,大量死亡,只剩3万尾。他哭笑不得:“因为进苗时不够谨慎,用了病鱼区的网子,回来后围网的面积又做得太小,这才导致了悲剧发生。”

今年夏天,由于气温过高,不少鱼出现热应激反应。再加上前期管理不当,水中蓝藻盛行,每天都有数十条鱼死亡。李峰着急不已,不舍昼夜施药、清理水体,终于在两个月内控制住了情况。

“明年我要开始自己培育鱼苗,把每个环节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对于未来,李峰胸有成竹。他还做起了风干鱼,不少人通过微信向他购买。“今年赚了10来万元。”他乐呵呵地说,“现在还有18万尾鱼存塘,预计明年能赚100万元左右。”

放完鱼食,李峰准备回“家”——池塘边临时搭建的板房。三两只狗、几个狭窄的房间,他与合伙人黎雄辉每天都住在这。“这样方便管理,我们过年都守在这。”李峰说,“比起华容等地,湘阴的鲈鱼量还是较少,很多鱼贩子不愿意来,不过,我相信,情况会越来越好!”


来源:湖南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