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自净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养殖成活率与养殖效率,进而影响单位池塘养殖利润,所以池塘自净能力非常重要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养殖池塘的自净能力?我们从一下方面来考虑。
首先,模拟野外池塘环境试验
大自然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大,也往往具备一套完善的自我净化系统,这取决于它整个生物链条的完整性,这里的完整性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另一方面,相互钳制,相互抵触。野外池塘,也具备这样的体系,从最底层的藻类,单细胞生物,植食类水生物,肉食系水生物,直到人类,相互融合,又相互抵制。
图片
所以,野外环境模拟很重要,池塘生物链的设计,养殖密度,捕捞周期,温度,水位等模拟,非常必要。
其次 池塘生物链条的设计
很多养殖者认为,单一养殖容易管理,技术含量低,容易上手。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池塘养殖,设计生物链条非常必要,从底层食物开始,藻类的培养,到养殖品类的选择非常重要,鱼虾蟹等混养,只要品类选择得当,反而相互促进,提升养殖效率。从而形成一套自净能力很强的系统。
另外 养殖密度和捕捞周期也应重视
各品类的养殖密度非常重要,做到品类密度相对平衡。比如食藻类鱼类过度,势必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导致鱼类群体死亡。另外,上层肉食类鱼类过多,自然完成下层结构不稳,饲料依赖性高,造成结构失衡,后果也很严重。
捕捞周期,也是遵循自然规律。捕捞频繁,伤害群体结构,经济效益差。
最后 温度 水位 Ph值的检测必不可少
池塘适宜水温,水位,酸碱性的检测是日常工作。
冷水鱼,以及部分本地原生鱼类。成鱼生长极限温度为0-30度,适宜生长温度12-20度,最适生长温度16-18度。低于8度或高于20度,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超过24度,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27-30度,短时间。因此,养殖冷水鱼的水源需要清澈的微流水,不混浊,不污染,周年水温变动在5-20度范围内,年平均水温在8-15度,是养殖的理想用水。
PH值以7为中值,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一般鱼缸水应中性为正常 一般来说,大部分观赏鱼喜欢偏酸性的水,水中的酸来自于腐烂的植物,比如产自南美和东南亚的鱼。当然也有鱼喜欢碱性水,典型就是三湖。另外被人工养了很多代的鱼,比如孔雀鱼,一般都很适应当地的水质了,不用刻意地追求ph值。
总之,养殖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和摸索,从失败中找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养殖体验。相信你一定会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