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95”后渔二代回乡养鱼,“数字化改造”年孵化鱼苗14亿尾、产值2300万元

[复制链接]
查看299 | 回复0 | 2022-6-15 19: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湖旺水产种业基地,银鳞雀跃,渔民们带着一筐筐肥硕的鲈鱼满载而归。



以往,这样的景象可不常见。如今,传统水产养殖产业在这里变化出新花样。



据悉,湖旺水产种业基地由“95”后青年党员费晨阳创办,主营加州鲈鱼等苗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目前年孵化各类鱼苗约14亿尾,年产值达2300万元。



费晨阳与水产养殖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费晨阳正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个人发展前景良好。他的父亲则在家经营着传统水产养殖业,但鲈鱼病死率很高,传统养殖方式找不出原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费晨阳在调试设备 周林俐 供图



“当时没有办法,就让晨阳回来帮忙。”费晨阳父亲说,传统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常“靠天吃饭”,加上“又苦又累、收益低”等固有观念,越来越多人对这一领域望而却步,尤其是年轻人。





经过调查研究,费晨阳发现东林镇周边水质资源丰富,是水产优质苗种选育和繁育的理想区域,于是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把数字技术运用到水产养殖中,对整个传统行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自动化投喂、自动化控温,费晨阳引进的溶氧量传感器、自动化恒温仪、水处理装置等电子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测溶氧量、温度值等数据,还解决了以往传统加热棒导致鱼苗孵化率不稳定的问题。



“现在大口黑鲈的繁育时间从3月份提前至2月初,延长了整个生产周期,生产的鲈鱼苗种生长速度加快了,抗病性方面也有提升,目前日销鱼苗达2000多万尾,效益这么好肯定要带着周围渔民一起干。”费晨阳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费晨阳查看鱼苗长势 周林俐 供图



在创业致富的过程中,费晨阳用实际行动担负起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不仅手把手向村里渔民传授养殖技术经验,还会经常向渔民反馈最新的技术动向、市场信息。养殖怎样提高效率、少走弯路,他都耐心指导,细心解答,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小费老师”。



费晨阳还发挥“特种水产大户”优势,聚焦“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组建特种水产“创富联盟”,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有效实现种苗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行,提升农村创业群体经济收益。



目前,“创富联盟”已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加入,平均每年可增收10万余元。



“科技为渔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一名‘90后’新渔民,我想以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规模化、数字化养鱼。”对于未来的发展,费晨阳充满信心。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