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倒藻,倒藻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应对方法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315 | 回复0 | 2022-6-17 0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何为“倒藻”?该怎么处理?



“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或变浊,甚至变红(硅藻)。其中变浊又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



发生“倒藻”时,水体中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品种即刻产生很大的变化。



①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这是由于水中少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而引起的;另外,二氧化碳增加后又会使pH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②由于大量死藻的分解,除了会加大氧的消耗外,往往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因为藻类本身是氨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而目大量的死藻又会使池塘本身的自净细菌负担不起,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时更明显。



③就是水中的原生动物会大量繁殖起来,反过来又会抑制藻类的生长。



还有就是水中悬浮物(微尘、粪便、死藻等)成浑浊状态,平时这些物质主要是靠藻类来沉降的。

发生“倒藻”的原因:



一是天气原因,主要是气温的突变;



二是人为的管理不当;



包括施肥补肥的时机把握不好,换添水的时间、数量不对,换添水之后没有及时保肥,消毒剂用量和消毒时间不当等。



“倒藻”的处理方法:



(1)多开增氧机,经常改底和稳定水质,以保持水质稳定。



(2)不要用化肥和颗粒型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等)肥水,化肥肥水时间不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长的都是小型藻类,水色不稳定,并且 pH偏高,容易引起应激和腮肿等;



颗粒性有机肥容易造成底脏、底臭,滋生大量有害生物。



适当的泼洒氨基酸类肥水膏和补充EM菌,培养以小球藻,硅藻为主的水体,这样水体既有合适的透明度,又能保证水体有很好的溶氧。



(3)当遇到天气变化可以提前改底,加大增氧力度;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少消毒,应当以解毒为主;



因缺氧引起的“倒藻”,可以用过硫酸氢钾或者高铁酸钾进行改底,晚上可以多用几次增氧片。



一旦出现“倒藻”,应及时增氧、解毒、防应激,切忌肥水。



稳水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合理控料,不要有拔苗助长的心理,在符合养殖动物生理特点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