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社区
云课
渔市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水产通
»
社区
›
重点技术
›
病害防治
›
病毒性鱼病,常见的有哪几种?预防措施有哪些?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病毒性鱼病,常见的有哪几种?预防措施有哪些?
[复制链接]
591
|
1
|
2022-6-19 08: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鱼病,称病毒性鱼病。病毒寄生在鱼类的细胞内,因此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靠预防来控制此类鱼病的发生。
一、草鱼出血病
【病原体】 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名草鱼出血病病毒。
【流行情况】 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草鱼、青鱼和麦穗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草鱼,2.5~15.0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发病死亡率一般在30%~50%,高的可达60%~80%,危害极为严重,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能患病。
近年来由于各地忽视了免疫工作,草鱼病毒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本病通常发生于6月下旬到9月中旬。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量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生流行;水温在12℃以下及34.5℃以上时也有发生。
从健康鱼感染到疾病发生需7~10天。一旦发生,常导致急性大批死亡。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
主要症状表现在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
大多数病鱼在剥去皮肤后,可见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
剥开腹腔,可见肠道全部或部分因肠壁充血而呈鲜红色,但仍具有韧性,肠内无食物,但很少有气泡或黏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病。
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脏、脾脏、肾脏有出血点或血丝。一般鳃部无明显病变,但由于内出血而导致鳃部苍白,故称“白鳃”,也有的鳃瓣呈红色斑点状充血。上述症状可在各病鱼中交替出现。
按其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
(1)红肌肉型 主要表现为肌肉明显出血,呈鲜红色,但体表无明显症状,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出现“白鳃”。5~10厘米的草鱼鱼种易出现此种症状。
(2)红鳍红鳃盖型 主要表现为鳍基、鳃盖、头顶、眼眶、口腔等处有明显出血点,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10厘米以上的大草鱼鱼种易出现此种症状。
(3)肠炎型 主要表现为肠道严重充血,体表和肌肉充血现象不明显,各种规格的草鱼鱼种均可见到。
【诊断】 通过肉眼观察诊断,主要是充血、出血。发病鱼一般体色为暗黑而微带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颌、头顶或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基部表现为充血,严重时眼球突出;小的鱼种,在阳光下或灯光下透视,可见皮下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
(1)预防
1)池塘消毒。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并用200克/米3的生石灰或20克/米3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泼洒消毒。
2)下塘前药浴。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30克/米3药浴20分钟左右。
3)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0.3克/米3或漂白精0.1~0.2克/米3。
4)人工免疫预防。发病季节到来之前,人工注射草鱼出血病弱毒疫苗或草鱼出血病病毒细胞灭活疫苗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保护草鱼安全度过当年本病流行季节。
(2)药物治疗
1)大黄粉。每100千克鱼种每天用0.5~1.0千克大黄粉,拌入适量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1星期。
2)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每50千克鱼种用水花生5千克、大黄粉0.5千克、韭菜1千克、大蒜0.25千克、食盐0.25千克,将水花生、韭菜、大蒜捣烂拌入食盐、大黄粉,加入面粉、麦麸或浮萍等5~10千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7~10天。
3)使用强力杀菌消毒剂,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500克;同时每100千克鱼,每天用4%的碘液60毫升拌饵投喂4天。
4)每万尾鱼种用枫香树叶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后投喂,连用5天。
5)三黄散(大黄、黄芪、黄檗三者的比例为5∶3∶2)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连喂5~7天为1个疗程。
提示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在放苗前人工注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弱毒疫苗,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举报
冷水鱼
|
2022-6-19 08: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流行情况】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发生于欧洲及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流行水温为10~15℃。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红点鲑、河鳟、克氏鲑、银大马哈鱼、大口玫瑰大马哈鱼、大西洋鲑、大鳞大马哈鱼等,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鱼苗和幼鱼,发病率极高,水温10~14℃时为发病高峰,死亡率可高达80%~100%,鱼越小死亡率越高。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宿主的种类、品系、年龄、病毒株的毒力差异及水温。最重要的传染源是病鱼,也可通过卵、精子、粪便及被其污染的水和渔具传播。
【症状】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潜伏期为6~10天。病鱼的特征之一是生长发育良好、外表正常的苗种突然死亡,并出现突然离群狂游、翻滚、旋转等异常游泳姿势,随后停于水底,间歇片刻后重复上述姿势游动,不久便沉入水底而死。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并在腹鳍的基部可见到充血、出血,肛门常拖一条灰白色粪便。解剖病鱼进行检查,可见有腹水,病鱼胰脏充血,幽门垂出血,组织细胞严重坏死;肝脏、脾脏、肾脏苍白贫血,也有坏死病灶,胃出血,肠道内无食物,有乳白色透明或浅黄色黏液,这些黏液样物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这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观察发病的鱼是否是容易感染的种类,然后结合病鱼游动行为及特有的内外部症状做出初步判断;肠道内黏液是否在5%~10%的福尔马林中凝固,目检病鱼的内部器官通常苍白,最明显的特征是胰脏坏死,如此可进一步做出诊断。用直接荧光抗体法、中和试验法、补体结合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迅速、准确地检测出在组织及培养细胞内的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建立严格检疫制度,严格隔离病鱼,不得留作亲鱼。
2)发现疫情要严格进行消毒,切断传染源,防治水污染,建立独立水体,强化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消毒处理。
3)鱼卵(已有眼点)用含量为50克/米3的复方聚维酮碘浸浴15分钟。
4)将大黄研成末,按每千克鱼体重用药5克的剂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喂5天为1个疗程。
5)把水温降低到10℃以下,可降低死亡率。
6)发病早期用聚维酮碘拌饲投喂,每千克鱼每天用药1.64~1.91克,连喂15天。
7)2500尾0.4克的仔鱼投喂3毫克植物血凝素,分2次投喂,间隔15天,据报道对预防本病有一定效果。
提示要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相区别,这两种病毒都主要感染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当年鱼种,且流行水温相似,前者表现为生长发育良好、外表正常的苗种突然死亡,且肠道常见乳白色透明或浅黄色黏液,这些黏液样物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黄颡鱼养殖
鲍鱼养殖
设施化养殖
小龙虾养殖
资讯头条
冷水鱼
964
主题
409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2157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池塘养殖
病害防治
养殖机械化
设施化养殖
图文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中关于肥水的问题都在这里!
2021-02-25
水产养殖尾水如何治理?看过来,这里有14种模式可供选择
2021-06-21
手把手教你牛蛙病理学解剖步骤,值得收藏!
2021-09-07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吃料异常的六个原因分析与分别应对!
2021-09-14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2021-07-09
热门排行
1
鱼价行情 | 这次鱼价能涨起来吗?哪些品种
2
国庆前夕水产品价格不涨反跌,这些地方草鱼
3
养殖户养虾的十二个条件,你拥有几个
4
为何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以草鱼为例
5
10月13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6
9月28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7
9月28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8
10月3日全国部分地区水产品塘头收购价格
9
9月26日最新草、鲫、鲢、鳙等水产品各地批
10
浙江兰溪市鱼塘回填,鲫鱼价格下跌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