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吃食不规律?这7点你肯定没注意!

    [复制链接]
查看17341 | 回复0 | 2020-6-28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俗话说:河蟹长得好,先要吃的好,但“能够吃”和“吃得好”是两个概念,饵料蛋白再高吃不下去也是没用,同样的在河蟹能吃的时候老喂“粗粮”一样长不好,因此必须兼顾饵料的质量与吃食的数量,才能培育出大规格、膏肥头足的优质河蟹。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河蟹吃食状况经常不稳定,尤其是谷雨后,温度开始逐渐升高,许多养殖户反映塘里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下降情况,有的甚至不吃食,造成饵料浪费和败坏水质。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造不必要的损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水体温度过高。特别是水位浅的塘口,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新陈代谢能力受阻,活力差。

2)水草种植过密。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饵料喂不下去,同时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进一步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

3)底质恶化。尤其是鱼塘改造塘口及未定期清塘的池子,温度升高后底质发酵发酸、发臭,有机物发酵,耗氧产生毒素,河蟹长时间伏底体质变差。

4)慢性中毒。水中毒素(氨氮、亚盐、药残、藻毒素等)过高,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开始可能少量摄食,时间久了就基本停止摄食。

5)应激反应重。天气、用药等外部环境刺激引起河蟹应激反应,大量消耗自身营养,食欲很差,减料或不摄食,时间一长易诱发水瘪子。

6)发病期。已经处于发病期(肠炎、黑鳃、水瘪子等)的河蟹基本不摄食。

7)河蟹蜕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过程基本停止摄食,蜕壳后即可恢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防控措施:

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四定:

定质:饵料新鲜不变质。定位:定点投饵,便于检查和清理。定时:定时投饵,一日2--3次,上午9时,下午3时。定量:按河蟹各生长阶段适量投饵。

四看:

看季节:水温高的季节应多投饵。看天气:天气闷热、阴天应少投饵。

看水质:水质恶化要少投或不投。看螃蟹:根据食饵和活动情况投饵。

2)养殖中后期使用高品质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

3)定期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老塘口建议使用“超能底改王”等强氧化性底改。

4)定期解毒,防控毒素蓄积,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蓄积影响摄食。

5)高温季节每隔4-5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

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草路,保持水体流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