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962 | 回复0 | 2020-7-3 22: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水产养殖放养密度和投饵量的不断加大,养殖中水质问题越来越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或初秋温差较大时,常出现浑浊水,严重影响鱼类摄食。导致池塘水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池塘水位过浅或者在池底安装的曝气式增氧设备不合理,开动增氧机后,容易导致底部物质悬浮,引发池塘水体浑浊。

2.新修建的池塘,基肥不足,或者池塘养殖过程中大量进水换水后,未及时补肥,导致池塘养殖水体中缺乏营养元素或者营养不均衡,藻类生长困难,严重缺乏有益藻类;这两种情况一旦下大雨,这类池塘水体容易变得浑浊,并且还不容易澄清。

3.放养密度过大,特别是鲤鱼、黑鱼这类底层鱼养殖密度过大,鱼类的搅动导致养殖水体浑浊。

4.饲料投喂不足或者养殖鱼类有寄生虫的情况,引起鱼类在池塘“拱底”、“拱边”,导致部分池塘水体出现浑浊。

5.池塘浮游动物尤其是枝角类大量繁殖后,这些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后,致使水体藻类缺乏,由于缺乏藻类对泥浆的沉降作用,底部鱼虾稍微搅动,便将池底泥浆搅到水中,导致水体变浑。

6.大量杀菌消毒或者杀藻后,破坏了水体菌相,并未及时补充有益菌和营养元素,缺少菌种及时分解有机质,导致水体的悬浮有机物过多而引发水体浑浊。

7.天气变化或者池塘水环境变化,引起池塘“倒藻”,也会造成部分池塘水体的出现浑浊现象。

8.水草过多导致的白浑:塘中水草过于茂盛会导致水浑,水草本身会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晴天的时候光合作用增强,水草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导致池塘水体中碳酸根、碳酸氢根、二氧化碳平衡被打破,积累过多的碳酸根与钙离子生成胶体性状的白色碳酸钙沉淀,使水看起来发白浑浊。


水浑的危害



1.透明度差:不利于浮游藻类繁育和光合作用的产生,容易引起对虾缺氧,浑浊水体的小龙虾最容易出现上草,爬坡现象,这是缺氧的表现。

2.悬浮物质过多:影响小龙虾鳃丝于水中氧气的交换,不利于鳃的呼吸。且附着在腮丝上的悬浮物,容易刺激鱼虾产生应激反应,引发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时间长了会出现烂鳃,黑鳃,脱壳率低,生长缓慢。

3.给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滋生、蔓延和传播带来便利,容易引发病害。

4.池水浑浊必然导致水环境差,浮游生物、有益微生物、还原及氧化菌繁育和种群及数量不平衡、缺乏或不足,有机质、氨氮盐、硫酸盐等在厌氧条件下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甲烷等对鱼类产生危害。

5.容易导致水中各种物质循环和利用受阻,不利于能量物质转换和高产高效,引发其它不明问题的产生。


水浑如何防控



1.泥浑需要靠自然沉降,根据池塘情况,可以使用“净水爽”进行净水的操作,能够强力去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放养密度不合理,就要调整放养密度。

3.虫浑、白浊浑时要控制浮游动物,之后大量培藻。禁止使用杀浮游动物的药物。

4.藻类死亡老化,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较多导致水浑时需要先用解毒培藻素解毒增氧,用有益菌(超效益菌宝、浓缩光合细菌)进行分解老化死亡的藻类和残饵粪便等,再定向培养有益藻(硅藻、绿藻),使有益藻占优势种。具体处理的方案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浑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需要把藻培养起来,才能彻底解决,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解决水浑后进行定向培养有益藻(小球藻、硅藻)。但是具体处理的方案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