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与青苔的“战争”

    [复制链接]
查看22007 | 回复0 | 2020-7-24 2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青苔是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水网藻、刚毛藻等,也有人称为青泥苔。青苔多在水温5℃时开始繁殖生长,早期如毛发般附着在池底,颜色由浅绿逐渐变为深绿。若天气晴好,光照强,透明度高,水温在10~15℃时,青苔就会大量繁殖,而青苔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35℃。青苔衰老或死亡时呈棉絮状飘浮于水面,颜色呈黄绿色或黄色,手感滑腻,不易捞除,极易败坏水质,往往在捞除之后其生长更为凶猛。

常见的青苔有三种:水绵、水网藻、刚毛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形态:水绵是丝状,水网藻是网状囊袋状,刚毛藻是树枝状、伞状。水绵和水网藻都是漂浮在水的表面,一般悬浮,很容易移到风尾,增氧机打的话就会在一些死角,而刚毛藻基本上要固着,一般在塘边、塘底、增氧机或者藻上,比如用茶麸肥过水的,出现过泥皮的,经常会出现刚毛藻。

手感:水绵滑腻,刚毛藻粗糙略硬,因为有一层几丁质,水网藻如同水草。



青苔发生的原因



1.由于水体自身青苔藻种萌发,特别是新开挖的池塘易生青苔;

2.由于投放水草、螺蛳带入水中所致;

3.水源含有青苔,由进水池注水带入;

4.是池塘水质偏清,肥水不到位,藻类生长不良;

5.用药不当,致使水体中各种因子不平衡。



青苔发生的危害



1.池底少量的青苔本身没有太大危害,但青苔一旦条件适合就布满整个塘底,严重影响池塘底部贝类、蟹、虾生长,特别是蟹类的成活率;

2.青苔大量繁殖,严重消耗池塘中的正常营养物质,水质变瘦,pH值容易变高,影响养殖动物生长;

3.青苔大量生长,池水变得清瘦,阳光直射池底,养殖动物受到强光照射容易产生应激;

4.青苔大量繁殖,遍布全池,缩小了养殖水体空间,阻碍其他藻类和水草的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低。



青苔的防控措施



控制青苔的关键是肥水培藻。或许北方城市担心温度低、肥水难的问题,因为温度低,藻类生长缓慢,但也有能在低温下生长的有益藻类,即小球藻,其生长温度在4-36℃。


预防:

1.养殖前期要彻底清塘、晒塘,切断来源;

2.放苗前进行培藻肥水,保持适当的透明度,防止池塘出现青苔。


控制:

当青苔在池塘大量繁殖时,可以先用物理方法进行遮光处理,控制住青苔的生长;接着再用藻平衡素平衡水体中的营养,为有益藻提供营养,有利于之后培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青苔逐渐变黄萎缩,漂浮到水面时应尽早的从池塘中捞出。再投入有益藻藻种(全效小球藻和硅藻)配合定向绿藻肥和定向硅藻肥使有益藻占优势,控制住青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青苔大量繁殖时,不倡导杀青苔,杀青苔对池塘中养殖品种有诸多的影响。其杀青苔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杀青苔后,青苔会在塘底腐烂发臭,既耗氧,又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再加上杀青苔药的残毒,池塘环境是毒上加毒,毒素四溢,池塘因此而变成“毒塘”;

2.使用杀青苔药后会让虾蟹等养殖品种失去免疫抗病力,造成小龙虾与河蟹进入高温季节发病死亡率居高不下。

3.杀青苔后对池塘后期的的种草、培藻肥水等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肥水困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