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磷促氮”!降亚盐氨氮!一种特殊手法!

[复制链接]
查看1092 | 回复0 | 2021-3-17 2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亚硝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元素。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生产上是通过使用单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合作用催化剂,微量元素、硅肥等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肥水法降解亚硝酸盐在现代生态养殖中值得推广,但受以下条件制约:

1、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如果是因有机质、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应泼洒絮凝剂。
2、未来3-5天天气晴好,气温适合藻类繁殖。
3、水体亚硝酸盐浓度0.4mg/L以下,还未对养殖动物造成影响时。
4、水体藻相均匀,如果有害藻占上风,应先进行换水,投放优良藻种等措施。
5、对水样镜检,如果浮游动物太多,应先泼洒杀虫剂,在轮虫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若不先把轮虫杀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很难将亚硝酸盐处理掉。

一定情况下可以。这叫“以磷促氮”,是实践检验过的有效手段,常用。
养殖水体中,磷不易参与物质循环,大量形成沉淀,造成池塘底泥富磷但无用,水中缺乏有效磷的局面,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而氮在养殖水体中容易循环,各种价态的无机氮盐可溶,所以池塘中往往富氮而少磷(有效磷)。《鱼类增养殖学》(2000版 王武)上说,池塘中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达到约40:1(网上有一些8~12:1的说法,这可能是以磷酸根计的),2者便均能被有效利用,参与组成浮游植物,但池塘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只50:1,甚至有高达1196:1的报道。

可见,磷由于其循环特点,成为初级生产力的“木桶短板”。在水较瘦的池塘里,氨氮偏高,微生态制剂与强氧化剂均无效的情况下,用一点磷酸二氢一氨,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磷肥,可以补上这个“短板”,促进氮元素被充分利用,形成生产力,所以可以使氨氮降低,同时浮游植物量增加,水变肥。

但这种方法,对于盛夏季节水较肥的池塘不适用,因为可能导致藻类过剩或蓝藻爆发,毕竟作为原核生物,蓝藻繁殖周期相对短,对无机肥比其他藻类敏感(尽管蓝藻并非传闻中那么可怕,应理性认识)。
总而言之,思路就是,通过补充磷,使更多的氮被利用掉,组成藻类,那么 氨氮自然就降了。相对于用所谓的“底改”、“解毒”等产品,我更喜欢用“以磷促氮”的方法降氨氮。
  
1、施磷方法、时间、数量和次数。磷肥应先溶于水中,充分溶解,选择晴天上午9~10时全池泼洒。泼洒方法和要求与鱼苗培育期间泼洒豆浆方法相同,如用喷浆机更佳。泼洒的浓度为:磷酸二氢钙5ppm或过磷酸钙10ppm。此时由于池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可使上层水溶性磷肥保持较高浓度,同时浮游植物也开始向池水上层集中,这就是利用“磷饥饿”的藻类具有特别的能吸贮磷的特点,大大提高水溶性磷肥的利用率,通常在5~9月每隔15天泼洒一次。
   
2、注意事项。泼洒后的当天不要搅动水池(包括拉网、加水、中午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水溶性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对磷的吸收固定。通常施用磷肥3~5天后,池中浮游植物将出现高峰,生物量明显增加,氨氮含量下降,此时根据水质管理要求,适当加入新水,防止水色过浓。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