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1660余万元!稻虾共养,搞大事情!

[复制链接]
查看905 | 回复0 | 2021-3-26 16: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走进黄川镇新联村

江苏瑞沃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映入眼帘是一片“汪洋”
1616746856172221_961.jpg
村党支部书记孙本东边走边介绍:

“201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集体流转3000亩土地,交付承包大户李前方,建起了苏北国家级最大的稻虾共养基地。”
1616746872546699_394.jpg
基地内

李前方正带领工人忙碌地

从一个虾塘向另一个虾塘

转放虾苗

刚捕上来的虾苗,在筐里活崩乱跳。李前方蹲下身子拿起几个虾苗,介绍着今年虾苗的生长情况:“今年春早,水肥调合,虾苗肥嫩,个头大且红润。不出意外的话,今年龙虾在‘牛’年里借助‘牛劲’,肯定又是个好收成!”
1616746892334955_554.jpg
上午9点半

阳光高照

正是放虾苗的大好时机

船老大摆着船桨,向塘岸划来,一筐筐龙虾移到船上,两名放虾苗专业能手端着虾筐,轻轻地、均匀地、细心地随着船行,把虾苗放进塘里。
回来的路上,从湖北养虾基地聘请的稻虾共养技术员左建群说:


这里的虾苗是我们自繁自养出来的,今年预留6个虾塘,每个塘口50亩,除去保留在塘口的种虾外,每个塘口又投放了20斤种虾苗,每亩可繁育500斤左右,足够3000亩基地使用。

1616746938538457_768.jpg
当问及龙虾循环生长情况时,李前方介绍:“虾子从收稻开始起,通过排水、烤田、收割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龙虾自己打洞、产卵、生仔,等到大忙结束大面积放水后,大龙虾带着小仔又出来正常活动。在6至7月上旬,栽秧时节,二季预留虾又排退在1.2米深环沟里,确保龙虾不吃稻苗。这样逐步形成稻虾共生的生态模式。”

稻田自然物、秸杆、天然自生的虫草等可供龙虾食用,龙虾排出的粪便又可作为水稻成长的天然肥料,起到了互补共生作用,还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的发生。

“龙虾食料不足时,我们采取用玉米、黄豆、小麦加工辅以少量虾饲料,对密度多的龙虾田块进行食料补充。8至9月份可卖掉一部分虾子,保留所需数量的虾种,到10月份进行稻田排水入沟。”
1616746953332350_210.jpg
最后李前方用手指扒拉扒拉算了一笔账:


“按每亩可生产成品虾200余斤算,可产出54万斤纯虾,按市场最低价每斤15元计算,可收入800余万元。”
161674697006717_722.jpg
同时,这里稻虾共养的稻谷品质也是有区别的,共划分三个区。A区种植1000亩有机稻,不施任何化肥,亩产800至900斤,加工出纯米每斤8元,亩产效益可达4000元。B区绿色种植,以复合维生物肥料为主,每亩生产1200至1300斤,共种植水稻800余亩。C区常规稻种植,采取绿品管理办法,共种植水稻700亩。



“三区水稻产值共计860余万元,加上龙虾销售800万元,那就是1660余万元。”

据悉,该公司准备在上半年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建设一个一体化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二期投资1500万元。主要配备以风干为主的化验、检测机构,建设8个稻谷储存仓,储存量可达4000吨。“风干不同于烘干,采取先进的科学风干举措,使稻谷自然去潮风干,可保持稻谷口感纯香,提升出米率,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增强稻谷绿色、有机、生态多元素的提升。”展望未来,李前方满怀信心。


来源:东海帮扶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