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
对虾生产是近几十年来第二大贸易产品,而凡纳滨对虾是第六大养殖品种。益生菌是水产养殖中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的替代策略。为确定益生菌对不同发育阶段凡纳滨对虾幼虫发育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五种益生菌(108~109CFU/g)被添加到虾幼虫的饲养环境, 从无节幼体阶段到后幼体阶段,研究了益生菌对细菌群落、水质、幼体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1期至P5期,益生菌处理组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乳酸菌可以提高幼虫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在M2、M3、P1、P5期幼虫。研究证明,益生菌能促进虾幼体的生长发育,防止其生长过程中的不完全脱皮,尤其是EM处理组。结果表明,除SA处理组外,各处理组弧菌数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不同的益生菌对弧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同。其中以LA、EM和PB效果最好,可提高幼虫存活率,促进幼虫变态,减少弧菌数量和NH4-N、NO2-N水平,增加细菌多样性。
研究背景
益生菌含有潜在的有益细菌,几年前被认为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膳食补充剂。前期研究证实,益生菌在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强宿主免疫、促进其生长因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酶消化。
此外,益生菌被用作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辅助方法。益生菌一般分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三类,如有效微生物(EM)、芽孢杆菌(BA)、乳酸菌(LA)、光合细菌(PB)、酵母菌(SA)等。这些益生菌的有益作用包括改善生长性能,增强酶对营养的贡献,抑制消化道致病菌的粘附和定植,以及增加血液参数和免疫反应。
以前的研究报道了肠道细菌群落对于维持宿主的代谢和免疫以及躲避病毒和细菌疾病的重要性,这些通常是由海洋环境中的弧菌等优势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而微生物的高多样性对稳定水生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维持水质、改善营养、增加培养可行性和促进培养生物的健康。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常驻细菌被认为是长期影响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全面了解细菌群落组成和改变因素对于提高水产养殖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在养殖对虾幼体的水环境中添加5种益生菌(包括EM、BA、LA、PB、SA),从无节幼体(N)阶段到后幼体(P)阶段、蚤状幼体(Z)阶段(Z1、Z2、Z3)、糠虾幼体(M)阶段(M1、M2、M3)、P1和P5,分析了益生菌对细菌群落和水质、幼体生长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凡纳滨对虾幼虫和饲养水体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本研究将有助于产生对商业虾场有用的信息。
材料与方法
五种益生菌包括BA、EM、LA、PB和SA,分别在塑料桶中添加然后在塑料桶上覆盖黑色薄膜8 h以激活益生菌。凡纳滨对虾幼体从深圳基地,南海渔业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幼虫被随机分配到一个包含300L-500L黑色塑料水桶海水的密度300无节幼虫/L。
将幼虫放入待测塑料桶前,分别在塑料桶中添加BA、EM、LA、PB、SA 5种益生菌,然后在塑料桶上覆盖黑色薄膜8h激活益生菌。同时对只含幼虫的对照组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5次平行进行。采用砂滤机过滤海水,整个实验过程中海水没有发生变化。
水温保持在31.0~32.5℃,盐度保持在28~30‰,pH值保持在7.8~8.0,对气石进行连续曝气,使溶解氧保持在5.8~6.4 mg/L。然后将所有的板放入28°C的孵化器中。与TCBS琼脂平板孵育96 h后,计数并记录细菌菌落数量。此外,还检测了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NO2-N)(参照GB17378.4-2007)。
01、幼虾在发育阶段的存活率
当幼虫到达M期时,出现粘腿现象。这是因为饲养水体中有太多的营养物质。粘腿会导致幼虫活力和摄食能力的下降。幼虫摄食能力的丧失会导致其营养不良,最终死亡。本研究表明,在Z1期至P5期,EM-、BA-和SA-处理组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5种益生菌,特别是LA和PB,均能显著提高幼虫在P期的生存能力,并与出苗率有关。
02、幼虾的变态率
一般来说,在Z3~M1阶段,虾幼体会出现不完全脱壳,这将使小部分壳留在虾幼体身上,从而导致不完整的蜕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态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EM处理组和LA处理组在各发育阶段的变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P1期的变态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和9%。结果表明,EM和LA对虾幼体的变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虾幼体的养殖。当达到P1期时,其他4种益生菌也能促进幼虫的变态。
添加益生菌后,试验组水中弧菌数量有所下降,在N6~Z1期间低于对照组。有一个显著区别LA-组和对照组,和EM-组和对照组之间。BA处理组和PB处理组弧菌数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EM、LA、PB和BA对饲养水中的弧菌有抑制作用,SA对弧菌无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