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火”到“冷静”,小龙虾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复制链接]
查看4290 | 回复0 | 2021-5-5 2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经历了去年疫情的冲击之后,今年的小龙虾市场明显兴旺许多。不但养殖端收购价有所上升,全国多地小龙虾餐饮也爆发了排队潮。



作为一个网红品类,小龙虾品类今年的市场前景如何呢?2021年的小龙虾行情又是否能重现当年辉煌?



01

吃“虾”群众热情高涨



据报道,五一前多地小龙虾消费创纪录:



在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某交易中心,高峰交易量每天突破1500-1600吨;



北京、长沙等地龙虾馆也相继出现排队场面,北京龙虾馆客流同期增长了280%;



南京人每天吃掉10万斤湖北小龙虾,创下新的消费记录……



数据显示,五一前三天,上海市民吃掉了150万只小龙虾(4-6钱/只),平均每天“消灭”近15吨小龙虾,同比增幅超230%。



重庆游客6大2小到武汉吃顿小龙虾花掉2000元,作为全中国对小龙虾最热衷、吃法最多的城市,武汉的小龙虾店,在夏天开成一片红色汪洋大海。



饿了么发布五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三天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显著,创近5年来新高。酒店、景区等场所外卖需求有2倍以上增长。早餐、宵夜外卖需求环比节前均有明显增长,小龙虾等单品人气回归,从侧面反映假期消费“爆发式复苏”。



02

小龙虾开局火爆,能否再现往日辉煌?



小龙虾一开局即火爆,不少小龙虾老板表示对2021年的小龙虾行情和发展走向看好,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小龙虾或将有望再次重现几年前的辉煌。



“夏季本身就是吃小龙虾的季节,今年旺季提前,大概率是由于去年疫情的影响,小龙虾的销售遇困,消费者也无法到店大快朵颐。今年在疫情稳定的前提下,小龙虾消费肯定会再次火爆。”长沙一位不愿具名的小龙虾老板说到。



但与此同时,多位小龙虾餐饮老板和业内人士强调,小龙虾虽然依然是消费者非常热爱的品类,但留给新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多。



“旺季一到,大部分餐饮店都会加小龙虾这道菜来引流,但目前小龙虾已经是一个很平稳的品类了,而且经过疫情洗牌,死了不少品牌。虽然话题性少了,但市场一直在,现在拼的就是品牌了。”松哥油焖大虾创始人松哥表示。



小龙虾品类从2015年开始走红,随后几年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以及独特的社交属性广为人知,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单品。特别是2018年“世界杯”的刺激下,小龙虾一跃成为市场规模数千亿的超级爆品。



正所谓盛极必衰,2019年小龙虾市场因为产能过剩遭遇市场雪崩,小龙虾价格开始大跳水。加上各种电商的冲击,不少小龙虾馆的生意也大不如前。2020年疫情的冲击,人们减少外出用餐,让独具社交属性的小龙虾再次跌入更深的深渊。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龙虾餐馆关闭了近8万家,小龙虾进货价也大跌,不少虾农弃养。



由此看来,2021年小龙虾品类迎来市场利好,很大部分是因为受到去年疫情影响而迎来的一波报复性消费,要想重现前些年的辉煌现在还言之过早。



03

半成品小龙虾首次超过鲜活小龙虾



在上海,五一劳动节遇上“五五购物节”,助力今年“五一”成为“史上最热黄金周”,出游、餐饮都迎来消费高峰。五月份正好是小龙虾火热上市的时候,方便即食的半成品小龙虾也成为很多生鲜电商在五五购物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2019年之前,小龙虾被餐饮人“炒作”、消费者“追捧”为“网红美食”,带火了不少下线门店,如文和友、久如香、靓靓蒸虾等,但由于物流限制、市场不成熟,信良记领衔推出的小龙虾预制菜并不受终端消费者重视。



2019年,随着消费升级与冷链物流运输技术的进步,文和友、国联水产、大希地、良仁等品牌产品上线电商平台,小龙虾预制菜逐渐走入主流餐饮市场,受到终端消费者的欢迎。同年7月,主播薇娅在直播间举办“首届薇娅龙虾节”,数十万盒小龙虾3秒售罄。



疫情以来,预制菜、新零售成为餐饮业增客获利的主要方向,这位餐饮圈中的“网红”单品更是受到热捧。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龙虾产品在愈演愈烈的预制菜、新零售风潮中早早抢占先机,并取得了不俗的销量和回购率,离不开头部主播、网红在带货中对消费者的产品教育。他们在售卖中通常会突出小龙虾预制菜产品的优势,例如安全、美味、性价比高、食用方便,并且强调与餐饮店现烹相比,产品的无差异性,让终端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建立对产品的消费信任,加快小龙虾预制菜在市场的推广。



如今,小龙虾预制菜在电商平台销量稳定,主播带货频次较高,就淘宝而言,月销20万+、10万+的产品不在少数。



04

小龙虾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小龙虾独特的社交属性,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随着小龙虾品类的深入人心,加上供应端和电商渠道的发展,小龙虾已经沦为常规品类。但这并不代表小龙虾市场已经完全没有了想象空间。



1、电商化,百亿级别的新零售市场规模



相关数据显示,以往小龙虾的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餐饮市场,总销量占到了6成以上。但随着“电商+小龙虾”模式的出现,小龙虾餐饮市场的销售份额被瓜分。



尤其是在去年疫情的催化下,小龙虾零售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淘宝和天猫共售出1.3亿只小龙虾,共1450吨;罗永浩在抖音首秀中,卖出了17万份信良记小龙虾;主持人朱广权和主播李佳琦以“小朱配琦”出道,上架秒掉1.25万份小龙虾。



而自疫情以来,不少原本只专注于堂食的线下小龙虾品牌也加入了半成品小龙虾的队伍,开始探索零售化,包括松哥油焖大虾、红盔甲、文和友等。



从新的消费场景去延伸,新零售或将成为小龙虾品类发展的另一扇窗。



2、小龙虾的夜宵文化,值得深度挖掘



据美团大学餐饮学院发布的《2020夜间餐饮消费与夜宵品类发展报告》,2019年夜间市场线上交易单量约为32339万笔,同比增长9.29%,同时夜间餐饮订单量占比不断攀升,2019年达到占比35.77%。



小龙虾凭借着自带的社交属性,成为了年轻消费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宵夜之王”。



除了社交属性之外,小龙虾的全民性和普适性,也要优于火锅和烧烤两大夜宵品类。就小龙虾本身而言,没有类似其他水产的腥味,因此给烹饪方法预留的发挥空间更大,比如江苏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湖北潜江的油焖大虾、湖南长沙的口味虾、北京的麻小口味各异,但是都拥有不少的“粉丝”。

  

而从时间和场景上来讲,小龙虾可堂食可外卖、可冷餐可热食、可做正餐也可做休闲小吃……并且和烧烤、啤酒等宵夜“搭档”十分百搭,在产品结构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可以说,小龙虾自身释放的“宵夜文化”值得小龙虾从业者进一步深度挖掘。


3、“小龙虾+”的想象空间



小龙虾作为“夏日限定美食”始终面临着季节性的问题,而小龙虾馆如何能延长经营寿命,顺利“过冬”是不少餐饮老板在思考探索的。其中,“小龙虾+”的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模式。



比如有的饭店通过以“小龙虾+酒”的打法,对小龙虾社交场景和宵夜属性的进一步强化,把品类自身隐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有的则选择和小龙虾同出一源的海鲜产品,弥补小龙虾品类因为季节性的“先天不足”,补充季节性盈利短板。



可以肯定的是,从消费场景、品类优势、延伸空间等维度上,小龙虾品类还是有一些可以想象的市场空间。



内容来源:

《从“爆火”到“冷静”,小龙虾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上海市民五一小长假每天吃掉15吨小龙虾!》

《外地游客超爱武汉小龙虾,虾店卖到凌晨2时才收摊》

《小龙虾头部品牌进入红利期,预制菜成消费主流》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