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蛙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饵料搭配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复制链接]
查看35025 | 回复15 | 2021-7-1 1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自然状态下,在蛙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食性由植物性向杂食性转变,到大蝌蚪期以后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同时由摄食静态饵料转变为捕食动物性活饵。



掌握蛙类食性的这种变化规律,对科学饲养蛙类,提高产量和效益,是十分有益的。



蛙类的营养需要



一、蛙类的营养需要



蛙类生长发育不仅要求一定数量适于其食性的饵料种类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即饵料的营养价值上。



蛙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等五类营养物质。



1.蛋白质和氨基酸



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蛙类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蛋白质是蛙类机体的构成成分之一,细胞分裂、酶和激素的生理功能都与蛋白质有密切关系。



蛙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随着其生长发育阶段、个体大小、年龄、环境条件(如温度、盐度、水中溶氧量等)以及养殖方式和技术等而变化。



一般来说,蛙类蝌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低于成蛙和幼蛙,小蝌蚪低于大蝌蚪(这与其食性特点相吻合);



蛙类变态后,个体幼小的蛙类,潜在的增重能力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成熟个体高。



据认为变态后蛙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陆生动物高出许多,比肉食性鱼类低得多,几乎与杂食性鱼类相近,最适范围为30.90%~37.25%。



也有人认为变态后蛙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在30%~50%之间。



构成蛋白质的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等11种氨基酸是蛙类不能自己合成,又是其生长、育肥和发育所必需的,必须从饵料中获取。



这一点在配合人工饵料时必须加以注意。



一般地说,动物性饵料中氨基酸的组成比较齐全,而植物性饵料中氨基酸的组成不齐全,缺乏蛙类所必需的氨基酸。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5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四)摇蚊幼虫的培育



摇蚊幼虫(又称血虫)因为它有许多优点,如营养丰富,清洁不染泥污,带菌机会少,无混入其他寄生虫的机会,既能在水中浮游,又能沉着水底爬行,是蝌蚪期的优良饵料。



1.生活史



摇蚊生活史的发育全过程,是完全变态的发育,即卵孵化后经幼虫期、蛹期才羽化为成虫。在20~25℃的条件下需4~5天才完成发育。



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沉入底泥造巢,蛹升起在水面羽化,在水底和水中生活,恰好可以成为蝌蚪的天然饵料。



(1)卵:初产的卵块,长3毫米左右,呈褐色,一接触水就会立即膨胀,5~20分钟后就可以胀大5~6倍,达到12~18毫米。



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呈正相关。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超高,孵化率越高,孵化时间越短。试验表明,在水温7℃以下,卵块发育至中途就死亡;



在7~8℃时,孵化时间为110~120小时;10℃时,孵化时间需95~105小时;



15℃时,孵化时间需70~75小时;20℃时,需45~50小时;25℃时,需35~40小时;



30℃时,需28~33 小时;35℃时,需24~30小时;40℃以上时,会很快死亡。



(2)幼虫:幼虫呈淡茶色,体透明,长0.76~0.78毫米。趋光性强,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卵块与幼虫分离出来,只收集幼虫加以培养。



幼虫的形态为圆柱形,呈鲜红色,孵化时的大小经过4次蜕皮,最大体长约达13毫米,幼虫在20℃的条件下1周就可以变态成蛹。



(3)蛹:最大体长达到13毫米的幼虫,体长开始缩短,逐渐变为7~9毫米的蛹。到了蛹期时,生殖腺明显发达,外部性征明显,通过测量可以把体长、体宽大的看成是雌的,体长、体宽小的看成是雄的。



(4)成虫:蛹经1~2天羽化即成为成虫。羽化时间,在11~25℃时需30~50小时,在20~35℃时需20~25小时。雌性在羽化后2~3天便可产卵,进行下一代的繁育。



2.生活习性



(1)摇蚊形态特征:摇蚊的形态与普通蚊子相似,但翅无鳞片,足也较大,静止时前足一般向前伸长,并不停地摇动,故名摇蚊。头部腹面有一舐吸式口器,对人体无害。



(2)群飞交尾习性:摇蚊成虫白天停栖在树阴、桥洞、屋檐下、水沟中和湖沼附近繁茂草丛的背阴面等阴暗场所,在日出前后0.5~1小时和日落前后1.5~2小时的弱光照射下,成群地在树木、房屋、物体的上面、侧面、近旁处飞行,通常把这种群飞叫做蚊柱。蚊柱的形成可分为初期、盛期和结束期,并观察到形成蚊柱的成虫绝大多数是雄虫。远处的雌蚊向着蚊柱飞来,当它们一个个接近蚊柱时即行交尾,而且在瞬间完成。



(3)产卵习性:雌性摇蚊在产卵时,先在水面附近飞行,后落在物体的近水面处,头部向上垂直不动。通常雌蚊在静止状态时是用中肢和后肢支撑身体,前肢向上举,但是产卵时却用前肢与中肢支持身体,后肢向上挺,使腹部弯曲。产卵开始时,卵块的一端附着在后肢的基部附近,延伸腹部将卵块逐渐挤出。产卵一结束,就将卵块的一端固着在后肢胫节的基部附近,移动全肢后退,将卵块拖入水中。产卵过程约3分钟,慢的需6分钟。雌蚊产卵后12~24小时即死亡。



3.饲养方式



(1)人工采卵:用专用的人工采卵箱完成。人工采卵箱的大小、摇蚊的生物密度与性比、温度、湿度、照明和成虫的饵料等,都是在人工采卵时必须考虑的条件。



①采卵箱:采卵箱的大小为1米×1米×2米,用 4~5厘米的方杉木做箱架,外面挂有防蚊用的昆虫网,其上覆盖透明塑料布,以便保持箱内的湿度和从外面进行观察。



②摇蚁的个体密度与性比:采集摇蚊成虫或幼虫置入采卵箱,其个体密度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密度为每立方米2000个以上时,可获 80%以上的受精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受精率也增加,当密度为每立方米 4000个时,受精率达到90%。性比是重要的生物学条件之一,摇蚊雌、雄等量或雄性稍多于雌性是最适条件。所以,在采卵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雄性个体。



③温度:温度最适范围为23~25℃,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28℃时,受精率骤降。这时,可以通过人工加温来解决。一般是在采卵箱内放置2盏40瓦的灯泡增温,并用定温继电器控制。



④湿度:湿度是交尾的必要条件。湿度在90%以上可得到80%~85%的受精率,湿度小于80%,受精率下降至20%以下。湿度可由采卵箱中的喷水器调节控制,并用箱外塑料布防止水分蒸发。



⑤照明:科研结果表明,间歇照明的最佳条件是在24小时中4次断续照明。每次关灯30分钟,每次为5.5小时的间歇照明,此时的受精率都在80%以上。在照明时开始产卵,照明2小时内产出的卵数为总产卵数的60%。



⑥饵料:饵料置于采卵箱中的面盆或喷洒在悬挂于采卵箱中的布幕上。成虫饵料为2%的蔗糖或2%的蜂蜜或两者的混合液,都能获得较高受精率。



用上述采卵箱采卵,采集受精卵块可持续的天数为12~15天,l天最高能得到400~750个卵块(平均100~120个)。



1个卵块中的卵粒数平均为500~600个,则每天能采10万个个体,2周后可得到140万个个体,约合7千克幼虫。



(2)培养基



①琼脂培养基:将琼脂溶解于热水中,配成0.8%的琼脂溶液,冷却至50℃以后再加入牛奶。根据牛奶的添加量来添加蒸馏水,使琼脂浓度最后调整为0.75%。然后将培养基溶液25毫升倒入直径为 90毫米的玻璃皿中冷却,使琼脂凝固,在上面加 10毫升蒸馏水。



②黏土-牛奶培养基:取烧瓦用的一定量的黏土,加入10倍重的蒸馏水,在大型研钵中研碎,使之成为分散的胶体状,除去砂质后,用 117.68千帕(1.2千克/平方厘米)的高压灭菌器灭菌 30分钟,冷却后加入牛奶,便会迅速凝集,黏土粒与牛奶一起形成块状的沉淀,即可当作幼虫的培养基。



③黏土-植物叶培养基:取杂草或桑叶或海生大叶藻,加适量海砂和水,把植物叶子在研钵中磨碎,用50目筛绢网过滤挤出植物碎液,静置后取出植物碎液中的细砂。然后在黏土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钙,再加入植物碎液,就同牛奶与黏土一样发生凝集,直至上澄液不着色、不混浊时,等待10~20分钟后倾倒出上澄液,加入蒸馏水进行振荡,再静置10~20分钟后,除去上澄液,如此反复2~3次后,将沉淀部分适当稀释便可供作培养基。



④水沟泥培养基:从下水沟或养鱼塘采集鲜泥土,去掉其中的大块垃圾,加入等量的自来水搅拌,静置30分钟后倒掉上澄液,这样反复进行1~2次,除去下水沟泥的悬浮物。用高压锅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之后倾去上澄液,加入适量蒸馏水即可当培养基。



上述4种培养基的共同特点是两相培养基,即培养基底部是固体物质的黏土、牛奶、植物碎叶或下水沟泥的沉淀物,培养基的上部是水基蒸馏水。



(3)培养方法



①接种:用人工所采虫卵和人工培养基饲育的摇蚊幼虫,经60目筛网选出体长3~4毫米的幼虫于盆中,1~2天加入蒸馏水,再移入筛网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之后,把水分流干,将幼虫接种在培养基上。



②静水培养法:用直径90毫米的培养皿盛装培养基时,把大于3毫米的摇蚊幼虫接种于器皿中培养。这种静水培养可一直培养到蛹化前即可采收,具有操作容易的优点,但是这种培养法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培养基容易变质,产量远不如流水培养法。



③流水培养法:用33厘米×37厘米×7厘米的塑料容器或直径为45厘米的圆盆,在其底部放入厚度为10毫米的沙层,在沙层上面铺上黏土-牛奶培养基,每3天添加1次;从容器的一端注入微流水,从另一端排水。这样,即可用孵化后24小时的幼虫进行流水培养。流水可以起到排污和增加氧气的目的,培养结果比静水培养的好。



④体长小于3毫米的幼虫培养:体长小于3毫米的幼虫的口器发育尚未完成,对各种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更不可能抵抗0. l米/秒的流水速度,因此不能采用流水培养法。其培养方法是在5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注入半瓶水,加进50毫升的培养基,将要孵化的卵块放进烧瓶里;用气泡石通气,每分钟通入800~1000立方厘米的气体;温度以23~25℃为宜。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卵块会顺利孵化,4天后体长可以达到3毫米,这时就可放入流水培养器中继续培养了。



4.采收



(1)从泥污中分离摇蚊幼虫:虫卵一经孵化后,幼虫就各自在水底的浮泥打一个洞穴而居,从水面看下去,一片平滑的浮泥布满了许许多多小洞穴,每一个洞内有1条幼虫。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把摇蚊幼虫从泥浆中分离出来。



砌一个宽1米、长5米、高约1米的水池作为摇蚊幼虫的养殖池。池的一头连着进水槽,由抽水机不停地将清水抽入水槽,流入水池中,达到一定深度后,水从另一头溢水口溢出,让池水维持90%的满溢状态。准备若干用尼龙蚊帐纱制成的索口袋子,把准备好的泥浆装入袋子中,每袋约5千克,妥后,把索带收紧,挂在横搁在水池上的竹竿上。经过2~3个小时,让摇蚊幼虫在不受惊扰的环境下,陆续地从袋中钻出来,掉在水池里,池下预先布下一张布帐,然后再把布帐抽起,里面就是比较纯净的幼虫,含泥只有5%。然后用含有氯气的自来水来冲漂,让幼虫受到轻微的刺激而不再死抱着浮泥,可使纯净率达到98%。



(2)苗种的贮存:苗种的贮存包括受精卵和幼虫的贮存两个方面。



①卵的贮存:在贮存前须经显微镜检查,挑出刚产出的未发育的卵立即进行5℃的低温贮存,并加抗生素防止霉菌对卵块的侵染。适宜的抗生素是链霉素,浓度为 5毫克/毫升,可保存 14~20天;青霉素的浓度为 2000单位/毫升,可保存 12~13天。



②幼虫的贮存:贮存用水必须是无盐分的。贮存方法以幼虫放入沙中贮存的方法最好。在低温和微流水条件下,贮存天数可达40天,而且这时活体重量的减耗率仅为5%。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5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采收



每次采收枝角类的数量应控制在池内现存量的20%~30%,一般可用手抄网采集成团的群体。



生产结束时,为给下一次培养准备混种,可在培养达到较大密度时,在较高水温(25~30℃)条件下中断投饵数天,即可获取大量冬卵。



冬卵经吸出后阳干,装瓶后用蜡封好,存放在冰箱或明亮干燥处。也可以不吸出,留在原培养器皿或池塘中,再次培养时,排去污水,注入新鲜淡水,适当施加合适的肥料,冬卵即会孵化。



(二)水蚯蚓的培育



水蚯蚓是最常见的水底底栖动物,也是淡水底栖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像蚯蚓一样,把淤泥吞食而又排出,有利于改变水底环境,同时,它们更是蝌蚪培育阶段的理想活饵料。



1.生活史



与陆生蚯蚓一样,水蚯蚓也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水蚯蚓体前端以腹面相靠合,各自排出精液到对方受精囊内贮存。



交换精液后各自分开,卵成熟后,环带分泌黏物而形成带状的卵袋(卵茧),卵即产于其中。



卵袋内有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蛙可排出卵茧2~6个。受精卵在卵袋内发育成为水蚯蚓,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约为10~15天。



在南方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以7~9月份、水温在28℃以上时繁殖最快,产茧最多,孵化率最高。



幼蚯蚓出膜后常以头从茧的桶端伸出,水蚯蚓生殖时常有群聚现象,因此在微流水处常常见到团块状的粉红色水蚯蚓聚集成群。



2.生活习性



水蚯蚓与陆生蚯蚓形体相似,但体型较小,长10~100毫米。蚯蚓喜欢集中生活在泥表层3~5厘米处,适宜pH值为5.6~9,以摄食混于污泥中的有机物质为生。



水蚯蚓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总脂量是其他淡水浮游生物的2~4倍,同时它还含有理想的诱食物质,是蝌蚪培育阶段的最理想的开口饵料。



它一般不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身体表面积的增大和加快颤动速度,促使周围水流更新来调节呼吸。



水蚯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切断后能各自生成完整的个体。水蚯蚓食性很广很杂,既可以吞食泥土,又可以从中食进腐屑、细菌及底栖藻类,有时也吃丝状藻类和小型动物。



3.饲养方式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水蚯蚓生活习性的生态环境来挖坑建地。



要求水源良好,最好有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的避光处,面积视培养规模而定,一般以3~5平方米为宜,最好是长3~5米,宽1米,高45~50厘米,水深20~25厘米。



池底要求保水性能好或敷设三合土,池的一端设一排水口,另一端设一进水口。进水口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敌害进入,堤边种丝瓜等攀缘植物遮阳。



4.饲料



用发酵过的麸皮、米糠作为饲料,每隔3~4天投喂1次。



投喂时,要将饲料充分稀释,均匀泼洒。投饲量要掌握好,过剩则水蚯蚓的栖息环境受污染,不足则生长慢,产量上不去。



根据经验,精料以每平方米60~100克为宜。另外,间隔l~2个月增喂1次发酵的牛粪,投喂量为每平方米2千克。



5.饲养方法



水蚯蚓天然资源丰富,在污水沟、排污口以及码头附近数量特别多,人工培育水蚯蚓方法简便易行。



(1)制备培养基料:



制备良好优质的培养基,是培育水蚯蚓的关键,培养基的好坏取决于污泥的质量。



选择有机腐殖质和有机碎屑丰富的污泥作为培养基料。培养基的厚度以10厘米为宜,同时每平方米施入7.5~10千克牛粪或猪粪作基底肥,在下种前每平方米再施入米糠、麦麸、面粉各1/3的发酵混合饲料150克。



(2)引种:



天然水域中水蚯蚓的聚集有季节性变化,但不太明显。



捞取水蚯蚓时,要带泥团一起挖回,装满桶后,盖紧桶盖,几小时后,需要取水蚯蚓时,打开桶盖,可见水蚯蚓浮集于泥浆表面。



捞取的水蚯蚓要用清水洗净后才能喂养。



取出的水蚯蚓在保存期间,需每天换水2~3次,在春、冬。秋三季均可存活1周左右。



保存期间若发现虫色变浅且相互分离不成团时,蠕动又显著减弱,即表示水中缺氧,虫体体质减弱,有很快死亡腐烂的危险,应立即换水抢救。



在炎热的夏季,保存水蚯蚓的浅水器皿应放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细流水不断冲洗,才能保存较长时间。



(3)放养:以每平方米引入水蚯蚓 250~500克为宜,若肥源、混合饲料充足时,多投放些种蚓,产量会更高。



一般引种15~20天后即有大量幼蚯蚓密布在培养基表面。刚孵出的幼蚯蚓,长6毫米左右,像淡红色的丝线。



当见到水蚯蚓环节明显呈白色时,即说明其已达到性成熟。



(4)日常管理



①培养基的水保持3~5厘米为佳。



若水过深,则水底氧气稀薄,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投喂的饲料和肥料不易分解转化;



过浅时,尤其在夏季光照强,影响水蚯蚓的摄食和生长。



水蚯蚓常喜群集于泥表层3~5厘米处,有时尾部露于培养基表面,受惊时立即潜入泥中。



水中缺氧时尾鳃伸出在水中不断搅动;严重缺氧时,水蚯蚓离开培养基,聚集成团浮于水面或死亡。



因此,培育池水应保持微细流水状态,缓慢流动,防止水源受污染,保持水质清新和丰富的溶氧。



②水蚯蚓适宜在pH值5.6~9的范围内生长,因培养池常施肥投饵,pH值时而偏高或偏低,水的流动,对调节pH值有利。



水蚯蚓个体的大小与温度、pH值的高低而适当变化,因此每天应测量气温与培养基的温度,每周测1次pH值。




③水蚯蚓生长的最佳水温是10~25℃,溶氧不低于25毫克/升。



④进、出水口应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小杂鱼等敌害进入,但在投饵时应停止进水。



⑤养殖期间,培养基表面常会覆盖青苔,这对水蚯蚓的生长极为不利,宜将其刮除。



一般刮除两次即可大大降低青苔的光合作用而抑制其生长,连续刮2~3次即可消除。不能用硫酸铜治青苔,因为水蚯蚓对各种盐类的抵抗力都很弱。



总之,水蚯蚓养殖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水环境的好坏,其次是对药物的抵抗力及培养基的肥沃度。



6.采收



水蚯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约80天。在繁殖高峰期,每天繁殖量为水蚯蚓种的1倍多,在短时间可达相当大的密度。



一般在下种后15~20天即有大量幼蚯蚓密布水在培养基表面。



幼蚓经过l~2个月就能长大为成蚓,因此要注意及时采收,否则常因水蚯蚓繁殖密度过大而导致死亡、自溶而减产。



通常在引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



采收的方法是:



在采收前的头一天晚上断水或减少水流,迫使培育池中翌日早晨或上午缺氧,此时水蚯蚓群集成团漂浮水面,就可用20~40目的聚乙烯网布做成的手抄网捞取,每次捞取量不宜过大,应保证一定量的蚓种,一般以捞完成团的水蚯蚓为止,日采收量以能达每平方米50~80克为宜,即合每亩30~50千克。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脂肪



脂肪广泛存在于蛙类体内各组织中,尤其是脂肪体中,是蛙类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



其中脂肪体中贮存的脂肪在蛙类的繁殖和冬眠中维护体温起着重要作用。



脂肪在蛙类体内分解、利用过程中,可形成至少7种垂体激素及其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物质。



因此,脂肪对蛙类的生长与繁殖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一般饵料中所含的粗脂肪可满足蛙类的需要。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碳水化合物



这是蛙类热能的主要来源,包括淀粉、糖类和纤维素等。淀粉和糖类易于被蛙类吸收、利用。



蛙类蝌蚪的肠道中有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为单糖加以利用。



变态后的蛙类缺乏纤维素消化酶,而不能利用纤维素。蛙类饵料中淀粉的适宜含量为7.82%。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维生素



绝大多数维生素是辅酶和辅基的基本成分,是蛙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蛙类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便会使某些酶的活性失调,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蛙类的某些器官的正常机能,而导致某些营养不良疾病。



由于各种维生素的作用不同,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蛙类由于缺乏不同的维生素所产生的疾病也就不同。



例如蛙类的烂皮病就是因为饵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E,蛙类就会发生肌肉萎缩、后肢麻痹等病症。



5.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是构成蛙类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



缺乏无机盐类就会产生许多明显的缺乏症。例如,缺乏钙、磷,蛙类就会发生软骨症。



由于蛙类过去多采用天然饵料,即便采用人工配合饵料也只是作为天然饵料的补充,因此,对其中适宜的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知之甚少。



如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则不仅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含量要适宜,而且要注意脂肪、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含量。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蛙类的食性与饵料种类



1.蛙类蝌蚪的饵料



(1)藻类植物:如甲藻、绿藻、蓝藻、颤藻、黄藻等自养性的浮游生物。



(2)芜萍(飘莎)。



(3)浮游动物:如水蚤类的裸腹蚤、长刺长蚤、剑水蚤和薄皮蚤,虫类的水蚯蚓、赤线虫及一些昆虫的幼虫等。



(4)腐败有机物(即有机物残渣)。



(5)泥沙(数量不多):也取食死蝌蚪和卵等,并有大蝌蚪捕食小蝌蚪的习性。



2.幼蛙及成蛙的饵料



蛙类变态后的幼蛙和成蛙的食性不同于蝌蚪,喜食活的、运动中的食物。



幼蛙与成蛙对饵料的要求不同之处是:幼蛙的口小,不能吞食大的食物,而成蛙的口较大,能吞食较大的食物。



根据文献记载,变态后的蛙类的食物有蚯蚓、螺类、蜗牛等、蜘蛛、马陆、蝇蛆、水蚤、贡粉虫及多种昆虫等。



可见,蛙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其喜食的饵料十分丰富。



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尤其在高密度精养的情况下,天然饵料不足,而变态后的蛙类喜食活动中的饵料。



因此,如何满足蛙类对饵料的要求,就成为人工养殖蛙类最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天然饵料的诱集



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水蚤、水蚯蚓、各种昆虫、蚯蚓、蜗牛、小鱼、小虾、田螺等动物,都是蛙类的天然饵料,其中一些种类是有益动物,要谨防过量采集,其他种类可采用各地惯用的方法收集,在此仅介绍灯光诱蛾、天然鱼虫、水蚤的采集。



一、灯光诱蛾



飞蛾类是蛙类的高级活饵料。



波长为0.33~0.4微米的紫外光对蛾虫而言,具有较强的趋向性。



而黑光灯所发出的紫光和紫外光,一般波长为0.36微米,正是蛾虫最喜欢的光线波长。



可利用这一特点,用黑光灯大量诱集蛾虫。



根据试验和实践表明,在蛙类养殖池中装配黑光灯,利用所发出的紫光和紫外光引诱飞蛾、昆虫,可以为蛙类增加一定数量廉价优质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加快并促进它们的生长。



另一方面,诱杀了附近农田的害虫,有助于农业丰收。



1.黑光灯的装配



(1)灯管的选择:试验表明,效果最好的是20瓦和40瓦的黑光灯,其次是40瓦和30瓦的紫外灯,最差的是40瓦的日光灯和普通电灯。



因此,应选择20瓦的黑光灯管。



(2)灯管的安装:选购20瓦的黑光灯管,装配上20瓦普通日光灯镇流器,灯架为木质或金属三角形结构。



在镇流器托板下面、黑光灯管的两侧,再装配宽为20厘米、长与灯管相同的普通玻璃2~3片,玻璃片间夹角为30°~40°。



蛾虫扑向黑光灯碰撞在玻璃上,触昏后掉落水中,有利于蛙类摄食。



(3)固定拉线:在池塘一端离水面5米处的围堤内侧或外侧分别埋栽高1.5~2米的木桩或水泥柱,桩或柱的左右分别挂两根铁丝,间隔50~60厘米,下面一根离水面20~25厘米,拉紧固定后,用来挂灯管。



(4)挂灯管:在两根铁丝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好黑光灯,并使灯管直立仰空12°~15°角,以增加光照面,1~3亩的池塘一般要挂1组,4~10亩的池塘可分别在池塘的两对角安装两组,即可解决部分饵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诱虫时间与效果



(1)诱虫时间:黑光灯诱虫从每年的5月份到10月初,共5个月时间。



诱虫期内,除大风、雨天外,每天诱虫高峰期在晚上8~9时,此时诱虫量可占当夜诱虫总量的85%以上,午夜12时以后诱虫数量明显减少,为了节约用电,延长灯管使用期,午夜12时以后即可关灯。



更大白昼时间较长,以傍晚开灯最佳。



根据测试,如果开灯后第一个小时诱集的蛾虫数量定为100%的话,那么第二个小时内诱集的蛾虫数量则为38%,第三个小时内诱集的蛾虫数量则为17.3%。



因此,每天适时开灯l~2个小时效果最佳。



(2)诱虫种类:据报道,黑光灯所诱集的飞蛾种类较多。



蛾虫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别,在7月份以前,多诱集到棉铃虫、地老虎、玉米螟、金龟子等。



7月份气温渐高,多诱集金龟子、蚊、蝇、蜢、蚋、蝗、蛾、蝉等。从8月份开始,多诱集蟋蟀、蝼蛄、蚊、蝇、蛾等。



(3)诱虫效果:据观察,一盏100瓦的黑光灯在一夜可以诱杀蛾虫数万只。



这些虫子掉进池塘里,可直接为蛙类提供大量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鲜活饵料,不仅减少人工投饵,而且蛙类在争食昆虫时,游动急速,跳动频繁,可促进蛙类的新陈代谢,增强蛙类体质和抗逆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对蛙类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周围的农作物和森林资源。



一盏40瓦的黑光灯,开关及时,管理使用得当,每天开灯3小时,一个月耗电量为1.8度,全年耗电量为7度左右。



3.注意事项



(1)不宜吊挂灯管:黑光灯管不宜吊挂,否则会减少光照面而影响诱虫效果,比较合理的安装方法是在池塘离岸边5米处,使灯管直立仰空12°~15°夹角以增大紫光、紫外光的照射面,从而提高诱虫量。



(2)最好选用黑光灯诱蛾:实验证明,用白炽灯的诱集效果远不及黑光灯,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白炽灯光线过强,部分蛾虫因受到强烈的灼热感,避而远之;



二是白炽灯光的穿透能力差,不能吸收远处的蛾虫。而利用黑光灯诱虫,可以避免上述缺陷。



(3)最好安装双层黑光灯:这样更有利于吸引远处的蛾虫并容易使它们落入水中。



如果用单层灯,灯管挂低了,远处蛾虫难以见到紫外灯光,因而不易被紫外光吸引过来;



而挂高了,虽能吸引远处的蛾虫,但蛾虫不易落入水中,达不到捕蛾为饵的目的。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改通宵开灯为傍晚定时开灯:



因为蛙类在摄食落入水中的虫蛾时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而在吃不饱之前是不会停止抢食行为的;



另一方面在傍晚的第一个小时内(即8~9时)所诱集的蛾虫数量最多,时间向后推移则诱虫量明显减少。



如果连续通宵开灯,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蛙类连续抢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要放弃通宵开灯的做法,改为每天傍晚8~9时定时开灯。



(5)防止漏电、触电:在黑光灯上应加一层防雨罩(也可用白铁皮或废旧铝锅盖特制),以防雨天漏电伤人。



(6)注意“四不开”:即大风之夜虫蛾数量少可不开灯;



圆月之夜黑光灯散出的紫外光和紫光的光点光线比较微弱,可以不开灯;



午夜10时以后蛾虫诱集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且蛾虫大都也停止活动,可以不开灯;



雨夜,蛾虫的羽翼易受雨淋,很少活动,雨水又易引起灯管爆炸或电线接头短路,故此时也不宜开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人工捕捞



1.天然鱼虫



鱼虫是指污水坑塘及河流中孳生的各种浮游生物,是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笼统俗称,外目繁多,叫法不一,是蛙类蝌蚪期的良好饵料。



(1)天然鱼虫的生活习性:鱼虫大量生长于城市郊区、村镇和集市附近的肥水坑塘、河沟中。



春季到来时,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鱼虫开始繁殖增长;



当水温上升到18℃时,鱼虫大量繁殖,快速生长。



从春到夏,特别是盛夏,环境条件好,鱼虫繁殖快。



在某些河沟、坑塘,红虫旺发时形成庞大群体,清晨在水面可见密密麻麻红色一层。



进入秋末逐渐减少。鱼虫数量的消长,与季节、气候、水温、光照及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不同种类的鱼虫对这些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里有不同种类的增长与消落。



有经验的人都能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些自然规律,选择恰当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捕捞,从而获取大量鱼虫。



鱼虫繁殖生长的季节性特别明显,生长也极快。



一般情况下,在早春季节,气温尚低,水体中主要生长桡足类;



到晚春季节,气温回升,枝角类开始大量繁殖;



进入夏季以后,水温升高较快,轮虫和枝角类都快速繁殖,此时比较容易捕捞;



到了秋季,秋雨连绵,气温逐渐降低,轮虫数量减少,产量下降;当冬季温度继续降低时,枝角类进一步减少,只能捞取少量桡足类。



鱼虫除了季节性的数量变动规律以外,还有昼夜升降的规律。



从夜间到黎明前,它们从深水层向表水层移动,在鱼虫大量繁殖生长的水坑、河沟中,非常明显。



到黎明时全部上浮到水面上层和表层。日出后1~2小时内,它们又向水下层移动,回到深水层。



如果鱼虫数量较少,这种规律就不明显。



据分析,造成这种昼夜升降、日潜夜浮的主要原因是水体深层氧不足,鱼虫的庞大群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它们又挤在一起难以疏散,黎明时下层水体中的溶解氧降到最低值。



因此,在6~8月份的鱼虫旺发季节,日出后数小时内鱼虫仍密集于水表层。只要正确掌握鱼虫这种回落上升、日出而潜的生活习性后,在黎明前后捕捞,就能捕获大量的鱼虫。



(2)天然鱼虫的捕捞方法:



清晨,捕捞鱼虫时,通常用捞虫网于肥水河沟边、塘边水面下,来回拖捞,一般都能捕捞到。



在捕捞时,捞虫网吃水不要太深,动作应轻快敏捷,如果动作过猛,容易使污物上浮和冲散鱼虫群体。



同时还要观察水色、风向和水流方向,一般在下风和水流下游避风处鱼虫较多;而水质严重污染,水色浑浊呈酱色或黑色处,鱼虫出现较少。



在深秋和冬季,由于鱼虫的数量减少,在许多江河内鱼虫极为少见,一般都形成休眠卵或潜入深水处越冬,这时捕捞鱼虫主要是到污水坑塘内捞取。



但这时的鱼虫并不像夏季那样浮在水面上,所以须用长网兜深入到坑塘的中下层,呈圆圈形或螺旋形来回捞取。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到精养鱼池里去捕捞,因为人工密放的精养鱼塘往往含有大量的鱼类致病细菌,捞鱼虫回去饲喂时,就会将致病菌带入养殖水体内,造成传染病。



(3)天然鱼虫的清洗:对于捕捞的鱼虫最好不要久留在网袋里,数量也不宜太多,以防止底层鱼虫缺氧窒息死亡。



无论是枝角类,还是桡足类,捞回去以后都要清洗干净后方可喂蝌蚪,以免将天然水体内的敌害生物及致病细菌引入养殖水体并污染水体,危害蝌蚪。



清洗的方法是将捞回的鱼虫,立即倒入事先盛好清水的盆内,接着用大网布兜将鱼虫捞至另一盛有清水的盆内,如此反复3~4次,待所有和鱼虫混杂在一起的污泥浊水已经清洗干净后,鱼虫的颜色也由刚捞回时的酱紫色变为鲜红色时,才可以用来喂蝌蚪。



在操作过程中,将鱼虫从一鱼缸捞至另一鱼缸时,刚开始鱼虫密度过大,应用大网布兜子,以后鱼虫数量逐渐减少并清洁,可使用小网布兜子操作。



过滤清洗鱼虫时,要注意把活鱼虫和死亡鱼虫分开,即在清洗时注意死、活鱼虫的分层现象,因为绝大部分活鱼虫都具有很强的浮游能力,它们浮游并群集在水的表层,而死鱼虫则沉积在盆底。



(4)天然鱼虫的保存:如果捞回来的鱼虫一时用不掉,可在盆内保养,每天换水1次,可以存活3~4天。盆应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5)天然鱼虫的投喂:蝌蚪喜欢吃新鲜饵料,特别是新鲜的活鱼虫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投喂鱼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刚捞回的鱼虫一定要经过充分清洗后方可入地投喂,尽可能减轻外来病原菌对蝌蚪的侵袭。



②应及时投喂新鲜的鱼虫,死亡较久或已经变质的鱼虫不能投喂。



③投喂时,要按照定时、定量的原则投饵。



定时:一般冬季水温低,饵料宜在中午前后投喂;夏季水温高,宜在早晨6时以前投喂;春秋两季是蝌蚪摄食旺季,可在上午8~9时投喂。投喂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引起蝌蚪摄食条件反射的紊乱。



定量:按每尾每天投喂与其头部大小相等的一团鱼虫为适度。投食量忽多忽少,易引起蝌蚪摄食及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



另一方面,投放大量饵料于容器内,蝌蚪一天吃不完,势必造成残饵在水中腐烂变质,使水质变坏,pH值降低,水中溶氧缺乏,从而造成蝌蚪死亡。



④每次投喂鱼虫时应观察蝌蚪的摄食情况,以了解蝌蚪健康状况及摄食总量,作为再次投喂鱼虫的参考,以20~30分钟将所投饵料基本吃完为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淡水鱼王 | 2021-7-1 10:4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水蚤



(1)水蚤的生活习性:水蚤包括长刺水蚤(俗称轮虫)、剑水蚤(俗称青蹦)。生长在池塘、水坑、溪沟和沼泽的浅水中。



春秋季节繁殖最盛。具有缺氧上浮、氧气充足下沉的特性,于黎明或傍晚、阴天捕捞较合适。



(2)长刺水蚤的捕捞方法:



用6毫米的钢筋卷成直径15厘米的圆圈,并固定在竹竿的一端,然后用豆包布或细纱布制成长1米、口直径16厘米、尾直径6厘米的圆筒状的网,网底不缝合(使用时以细绳系紧即可),网口用线缠附在钢筋圆圈上,并缠附上与圆圈大小的塑料窗纱,竹竿长1.5~2米。



捕捞时,站在岸边或水中,两持网柄来回用力推动网口在水中连续画圈,水蚤就不断进入网中。



捞足后,将网提上岸,解开网尾端的细绳,将水蚤倒放入盛有水的桶内,即可运回投喂蛙类蝌蚪。



由于水蚤怕振动、雨水滴打和风浪及流水的冲击,所以在捕捞、运输时动作要轻,防止振动和造成水面过大波动。





畜、禽下脚料



蛙类以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用肉联厂、饭店屠宰下脚料消毒干净、捣细,拌入混合饲料投喂。



有缫丝厂的地方,可用蚕蛹作饲料,还可购买猪肺、牛肺,切碎投喂。



猪肺、牛肺作动物性饲料喂养驯食后的蛙类,不仅来源广、价格低,而且操作简单,投喂后可漂浮在水面上,让蛙类自由采食。



用猪肺、牛肺饲养幼蛙,每50千克平均个体重25克的幼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5千克;



用猪肺饲养成蛙,每50千克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的成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8千克。



用猪肺、牛肺饲喂蛙类喂前需对猪肺进行加工。



用来喂蛙类的猪肺一定要选用新鲜的,喂前要去掉猪肺上的脂肪和气管等物,留下肺叶,现加工现喂。



加工时,可用绞肉机绞碎或用刀切细,大小视幼蛙和成蛙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8毫米见方。



如猪肺、牛肺是冰冻过的,加工前应浸入水中,上面以物压住,使其全部浸水1小时解冻以后再加工。



投喂时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喂 投喂时间,最好在每天上午8~9时或临近天黑时,每天投喂1~2次。



投喂的地点,要相对固定,大水面养殖的蛙类,可用4根竹竿做成一个框,将猪肺、牛肺碎块撒在竹框内,让蛙吞食。每次投喂的数量,以蛙类在30~40分钟内能够食完为宜。

向蛙池中投喂的猪肺、牛肺碎块,不宜在水面停留的时间过长,否则,时间过长会腐烂变质。



当发现停留在水面上的猪肺、牛肺已经发生变色时,就要及时用手网捞出。



当蛙池水质已受到影响时,就要加注新水或换水,以防止幼蛙和成蛙感染疾病,保证其健壮生长。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