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之稻田生态养殖、湖泊生态养殖以及提水生态养殖方式及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35663 | 回复3 | 2021-7-6 07: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25528930164159_138.jpg
稻田养殖河蟹、青虾是在稻田里四周及田间开沟养殖河蟹、青虾,达到既种稻又养殖蟹、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



稻田养殖蟹、虾是综合利用水稻、蟹、虾的生态特点达到稻渔共生、相互利用,从而使稻、渔双丰收的一种立体生态高效农业;



能更好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是动植物生产有机结合的典范,这是目前农村种养立体开发的一种最佳养殖模式。



一、稻田工程



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3米处开挖环沟,沟宽2~4米,沟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15%。



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字形、“井”字形等。



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虾种和收获商品蟹、虾,蟹、虾种先放入暂养池1~2个月,待插秧后15~20天及时放入大田。



二、模式类型



1.河蟹单养模式



稻田单养河蟹一般设计河蟹的产量在40~50千克,亩产稻谷350千克以上,2~3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500~600只。



2.河蟹、青虾混养模式



稻田混养蟹、虾一般设计河蟹的产量在30~40千克,青虾25~30千克,亩产稻谷350千克以上。



2~3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400~500只。冬春季12月至翌年1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500~2000只/千克的幼虾5~10千克。



三、技术要点



1.排灌设施



用于发展稻田养殖的田块,对水利设施要求较高,特别是连片田块,要具备必要的水源、灌排渠道和涵洞等,做到灌得进、排得出、降得快、避旱涝。



最好要求每块稻田能排灌分开,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2.田埂



用于养殖的稻田应要求田埂坚固结实,不垮不漏,保水性能好。田埂要加宽加高夯实,特别还要防止混养的小龙虾打洞造成冲垮。



3.水稻品种



水稻应选择茎秆坚挺、吸肥力强、不易倒伏、病虫害少、穗大粒多、稻米品质好的高产品种。



4.稻田水质管理



(1)在蟹、虾放养初期,田水可干搁或保持浅水位(一般保持水深在15厘米左右),随着蟹、虾的不断生长和水稻的抽穗、扬花、灌浆,两者均需要大量的水,可将田水逐渐加深到30~35厘米。



(2)在水稻有效分蘖期采取浅灌,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3)在水稻无效分蘖期,水位可调节至30厘米左右,既可促进水稻的增产,又可增加蟹、虾的活动空间。



5.晒田



稻田需要排水晒田时,排水的流速不能过快,应让其缓缓地流出,否则蟹虾不能及时离开田板导致蟹、虾被搁浅而死在稻丛中。



同时水稻烤田要做到轻烤或短烤,烤田时使田间沟内的水位保持在低于大田表面15厘米即可,确保大田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水稻浮根泛白为宜。



烤田结束后,应综合水稻及蟹、虾生长要求立即恢复相应水位。



6.施药



要特别注意施药技术的应用,除了药物要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外,其施药技术特别重要。



(1)药机的选择 宜选用机动弥雾机,因喷出的雾滴呈弥雾状。若用手动喷雾器,宜用0.7毫米喷孔喷片,喷细雾注意喷头平喷,喷中上部稻株,减少药液下滴在水中的数量。



(2)用药时的水浆管理 喷药前上大水,一般水深10厘米左右。若遇水中农药浓度高的情况,应迅速灌水排水。
(3)用药时间 选择晴天、稻株露水干后使用,这样有利于稻株最大程度地吸收药液。



7.其他



为了保证蟹、虾的生长觅食,要妥善处理好蟹、虾、稻生长与水的关系。



平时保持稻田田面有5~10厘米的水深。烤田时则采取短时间降水轻搁,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6 07:4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提水生态养殖方式及模式



提水生态养殖是利用低产农田、低产滩地、低洼荒田等“三低”资源,采取开沟筑埂,实行提水养殖的水面,是由稻田养殖衍生而来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



主要是河蟹养殖为主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养殖模式。从目前推广和实施效果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河蟹、青虾混养模式



1.模式特点



主要以生产大规格河蟹为主,面积一般在10~3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60~75千克,亩产青虾15~25千克。



2~3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700只,冬春季1~2月份亩放养规格为2000只/千克左右的幼虾5~10千克,或5月份亩放养抱卵青虾0.3千克,或秋季亩放养规格为6000~8000只/千克的幼虾1.5万尾左右。



2.技术要点



参照开头稻田养蟹。



二、河蟹、青虾、鳜鱼混养模式



1.模式特点



以生产大规格河蟹为主,兼顾青虾、鳜鱼养殖,面积一般在10~3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60~70千克,亩产青虾15~20千克,亩产鳜鱼5~10千克,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700只,春季亩放养规格为1000~2000只/千克的幼虾5~7.5千克,或5月份亩放养抱卵青虾0.3千克,或秋季亩放养规格为6000~8000只/千克的幼虾1万~2万尾。5月中旬亩放养5~6厘米的鳜鱼种10~20尾(可视饵料鱼的情况适当增加放养数量)。



2.技术要点



参照开头稻田养蟹。



三、河蟹、青虾、塘鳢鱼混养模式



1.模式特点



以生产大规格河蟹为主,兼顾青虾、塘鳢鱼养殖,面积一般在10~3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60~70千克,亩产青虾15~20千克,亩产塘鳢鱼5~15千克,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700只,春季放养规格为1000~2000只/千克的幼虾5~7.5千克,或5月份亩放养抱卵青虾0.3千克,或秋季亩放养规格为6000~8000只/千克的幼虾1万~2万尾。5月中旬亩放养2~3厘米的塘鳢鱼种100~300尾。该模式重点要关注池塘的溶解氧及塘鳢鱼的饵料青虾苗的数量。



2.技术要点



参照开头稻田养蟹。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6 07: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四、河蟹、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



1.模式特点



以生产大规格河蟹为主,兼顾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一般在20~3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60~75千克,亩产南美白对虾50~60千克。



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800只,5月中旬亩放养规格为1.5~2厘米的南美白对虾幼虾1.0万~1.5万尾。



2.技术要点



参照开头稻田养蟹。



五、河蟹、小龙虾混养模式



1.模式类型



[模式一]以自然繁殖的苗种为主,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60~70千克,亩产小龙虾35~40千克,2~3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700只,上年8月底至10月初亩放养10~15千克的经人工挑选的小龙虾亲虾,雌雄比例为(2~1)∶1。



[模式二]以放养专池培育的小龙虾苗种为主,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设计为亩产河蟹50~60千克,亩产小龙虾种50~75千克,2~3月份亩放养规格为140~180只/千克的蟹种600~800只,4~5月份亩放养规格为2~4厘米的小龙虾种0.25万~0.3万只。



2.技术要点



参照开头稻田养蟹



湖泊生态养殖方式及模式



湖泊水质清新无污染,沉水植物茂盛,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水体溶解氧丰富,非常适合河蟹等水产品生长育肥,是生产优质水产品最佳的生存环境。




本模式是充分利用水草、螺蛳、小虾等天然饵料,结合投喂小鱼、玉米等单纯性动植物饵料,模拟生态食物链,创造野生的生长环境,以提高河蟹品质、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但不是所有湖泊水域都能适合养殖河蟹,各地要根据当地具体水域情况进行相应改造和培植资源后才能发展养殖。



由于管理不当、技术不到位、污染等多种原因,大部分湖泊养殖效益低下,有的甚至亏损严重,切勿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本地湖泊养蟹一般采用网围半精养养殖方式,水深要求在1.5米左右。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老蟹农 | 2021-7-6 07:5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养殖模式



网围养殖面积一般在100~300亩,蟹种以长江水系蟹苗培育的蟹种为好,亩产河蟹30千克左右。



3月中旬左右放养规格为100~120只/千克大规格蟹种350只/亩左右。



另可在当年的5~6月份每亩套养5厘米左右的鳜鱼20尾左右或2~3厘米的黄颡鱼等50尾左右的大规格苗种,可提高湖泊养殖效益。



二、技术要点



1.用于养蟹的湖泊要能进行有效调控



(1)水域条件要求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水质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库、湖泊。网围设置处避开航道,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网围养殖区域水草丰富,底栖动物密度大,并具有再生能力,敌害少。



(2)湖底泥质要底部平坦,以沙性壤土最好,且池底淤泥层不宜太厚。要求水深常年保持在1~2米,透明度40厘米以上,溶解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



(3)要注意湖泊的进出水口数量要尽量减少,水体相对稳定,有利于河蟹的自然生长。



(4)进入湖泊的闸口设施要完备,不能出现水位急涨或急降。



(5)湖泊周围环境要相对安静,不能有会对河蟹生长造成影响的噪声。



2.围网设施



采用双层围网,两层网间隔5米,围网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米,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厘米,同时要定期检查、维修、加固防逃设施。



3.强化湖泊水生资源的保护



(1)要防止水草成片被大量破坏。有条件的湖泊必要时需种植一定量的水草来优化水域资源,对于防止河蟹外逃具有直接的阻拦作用,可有效提高湖泊养殖的河蟹回捕率。



(2)要适度投饵,保护水草资源和螺蛳资源。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



(3)在河蟹生长旺盛季节要投喂一定量的饲料。后期每天投喂一次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等制成的饵料或河蟹专用颗粒饲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膘体肥壮。



4.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巡逻检查



水质管理要及时清除残饵、腐烂的水草、各种漂浮物等;适时冲洗围网,防止网眼堵塞,保证水体自然交换。



防逃管理要定期检查围网的各部位设施,修补漏洞;在内外围网之间永久性放置地笼,经常检查地笼中有无逃出来的河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特别是在汛期和台风季节,要及时做好设施的加高加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河蟹逃跑。



5.加强蟹种入湖及成熟后的暂养



蟹种原先在池塘低水位生长,进入湖泊新环境后需对新水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主要是扣蟹渗透压的暂时失衡造成外逃。



(1)放养蟹种前,用丝网、地笼等渔具将网围养殖区域内的敌害动物及大型凶猛性鱼类捕尽。



(2)在放养前需设置集中围养区,强制蟹种适应新的水体,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湖泊水草资源与集中强化营养供给。



(3)后期河蟹成熟后,由于湖泊中饵料不集中,捕捞上的河蟹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暂养,才能使河蟹膘肥体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