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产生病症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进行预防?

    [复制链接]
查看29924 | 回复5 | 2021-7-28 08: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鱼病专家长期的研究和我们在养殖过程中的细心观察表明,黄鳝发生疾病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机体所处的外部因素与机体的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查找病源时,不应只考虑某一个因素,应该把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才能正确找出发病的原因。



根据鱼病专家分析,鳝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致病生物的侵袭、鳝体自身因素、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养殖者人为因素等共同作用的。



一、致病生物



常见的黄鳝疾病多数都是由于各种致病的生物传染或侵袭到鳝体而引起的,这些致病生物称为病原体。



能引起黄鳝生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病毒、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蠕虫、蛭类和甲壳动物等,这些病原体是影响黄鳝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这些病原体中,有些个体很小,需要将它们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看见,鱼病专家称它们为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由于这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所以又被称为传染性疾病。有些病原体的个体较大,如蠕虫、甲壳动物等,统称为寄生虫,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又被称为侵袭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二、动物类敌害生物



在黄鳝养殖时,有些能直接吞食或直接危害黄鳝的敌害生物,如池塘内的青蛙会吞食黄鳝的卵和幼苗,池塘里如果有乌鳢生存,喜欢捕食各种小型鱼类作为活饵,尤其是在它繁殖季节,一旦它的产卵孵化区域有小黄鳝游过,乌鳢亲鱼就会毫不留情地扑上去捕食这些黄鳝,因此池塘中有这些生物存在时,对养殖品种的危害极大,要及时予以捕杀。



根据我们的观察及参考其他养殖户的实践经验,认为在池塘养殖时,黄鳝的敌害主要有鼠、蛇、鸟、蛙、其他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蛭、青泥苔等,这些天敌一方面直接吞食幼鳝而造成损失;



另一方面,它们已成为某些鱼类寄生虫的宿主或传播途径,例如复口吸虫病可以通过鸥鸟等传播给其它鱼的。



三、植物类敌害生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1-7-28 08:2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些藻类如卵甲藻、水网藻等对黄鳝有直接影响。水网藻常常缠绕幼鳝并导致死亡;而嗜酸卵甲藻则能引起黄鳝发生“打粉病”。



四、环境条件



1.水温



黄鳝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水温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说对黄鳝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温度。



当水温发生急剧变化,主要是突然上升或下降时,黄鳝机体和体温由于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正常随之变化,就会发生病理反应,导致抵抗力降低而患病。



黄鳝适宜在15~30℃水温中生长。由于鳝池面积小,昼夜水温变化大,炎夏高温季节,水温有时高达40℃以上,往往会出现黄鳝被“烫死”现象。



另外,由于鳝池要经常加注新水,换水量过大导致水温突变,从而影响黄鳝生长,例如水温猛降4℃左右时,极易引发黄鳝“感冒”。



天气突变同样可能诱发疾病,甚至大批死亡。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虽然短时间内温差变化不大,但是长期的高温或低温也会对黄鳝产生不良影响,如水温过高,可使黄鳝的食欲下降。



因此,在气候的突然变化或者鳝池换水时均应特别注意水温的变化。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1-7-28 08: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水质



黄鳝生活在水环境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黄鳝的生长,好的水环境将会使黄鳝不断增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



如果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当黄鳝的机体适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失去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我们水产行业内,有句话就是“养鳝先养水”,就是要在养鳝前先把水质培育成适宜鳝养殖的“肥、活、嫩、爽”的标准。



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有水体的酸碱度(pH)、溶氧(D·O)、有机耗氧量(BOD)、透时度、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



3.底质



底质对池塘养殖的影响较大。



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对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水草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



同时,有学者指出,在缺氧条件下,鳝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疾病。



4.酸碱度



一般地讲,酸碱度即pH在6.5~7.2,即中性偏酸为最适范围。



当水质过酸时,黄鳝的生长缓慢,pH在5~6.5之间时,许多有毒物质在酸性水中的毒性也往往增强,导致黄鳝体质变差,易患打粉病。



在饲养过程中可用石灰水进行调节,也可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但是若饲养水偏碱,高于7.5以上时,会导致黄鳝生长不良,极易患病,甚至死亡。此时可用1%的磷酸二氯钠溶液来调节pH值。



5.溶氧量



黄鳝的呼吸机制很特殊,对水体中溶解氧的忍受能力很强,一般而言,溶解氧较低时对它的生命没有太大的威胁,但是长期处于低溶解氧中的黄鳝,会对它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另外,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黄鳝的密度大,又没有及时换水,水中黄鳝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过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生物生长过多,都可产生水质变混、变坏等恶化现象,导致黄鳝发病。



5.毒物



高温季节,投饵量大,黄鳝排泄量多,池底沉积大量有机物,有机质的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造成缺氧,使有机质被迫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1-7-28 08:2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同时厌氧菌趁势大量繁殖,感染黄鳝,导致疾病。另外还有一些重金属盐类也会对黄鳝产生毒害,这些毒物不但可能直接引起黄鳝中毒,而且能降低黄鳝的防御机能,致使病原体容易入侵。急性中毒时,黄鳝在短期内会出现中毒症状或迅速死亡。



当毒物浓度较低,则表现出慢性中毒,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生长缓慢或出现畸形,容易患病。



现在各个地方甚至农村,各种工厂、矿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含有一些重金属毒物(铝、锌、汞)、硫化氢、氯化物等物质的废水如进入鳝池,重则引起池子里的黄鳝大量死亡,轻则影响鳝的健康,使黄鳝的抗病机能削弱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例如有些地方,土壤中重金属盐(铅、锌、汞等)含量较高,在这些地方修建鳝池,容易引起弯体病。



五、人为因素



1.操作不慎



我们在饲养过程中,经常要给养鳝池换水、拉网捕捞、鳝种运输、亲鳝繁殖以及人工授精,有时会因操作不当或动作粗糙,使黄鳝受惊蹦到地上或器具碰伤鳝体,都可损伤鳝体表的黏液和皮肤,造成皮肤受伤出血等机械损伤,引起组织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例如水霉病就是通过此途径感染的。



2.外部带入病原体



在黄鳝养殖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病原体都是人为地由外部带入养殖池的,主要表现在从自然界中捞取天然饵料、购买鳝种、使用饲养用具等时,由于消毒、清洁工作不彻底,可能带入病原体。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1-7-28 08: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例如病鳝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鳝池的操作,或者新购鳝种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池塘中,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都能引起鳝病的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例如小瓜虫病等都是这样感染发病的。



3.饲喂不当



黄鳝喜食新鲜饵料,如果投喂不当、投食不清洁或变质的饲料、或饥或饱及长期投喂单一饲料、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动物性饵料和合理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样导致黄鳝摄食不正常,就会缺乏营养,造成体质衰弱,就容易感染患病。



当然投饵过多,易引起水质腐败,促进细菌繁衍,导致黄鳝罹患疾病。另外投喂的饵料变质、腐败,就会直接导致黄鳝中毒生病,因此在投喂时要讲究“四定”技巧,在投喂配合饲料时,要求投喂的配合饵料要与黄鳝的生长需求一致,这样才能确保黄鳝的营养良好。



另外如果投饵量不足、或驯食不彻底,黄鳝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除了造成死亡外,那些受伤的黄鳝的伤口也是病菌入侵的门户,通常会导致疾病传染。



4.没病乱放药,有病乱投医



水产养殖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如健康养殖观念等亟待提高。



另外渔民缺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病急乱用药,盲目增加剂量,给疾病防治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原料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危害相当大。



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及抗生素,造成正常生态平衡被破坏,最终可能导致抗药性微生物与病毒性疾病暴发,受伤害的还是渔民朋友。



5.药物使用不当



黄鳝为无鳞鱼,对药物的抵抗力与有鳞鱼有很大差异。如果消毒剂、浸泡药物刺激性太强,会破坏黄鳝体表黏液,导致体质及免疫力下降,极易被有害菌侵入体内致病。



内服药应以保健药、中草药为主,从增强黄鳝体质、增加免疫力的角度进行预防。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1-7-28 08: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5.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能够增加黄鳝和其他鱼的产量,但是过高的养殖密度始终是疾病频发的重要原因。



如果放养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并降低饵料利用率,引起黄鳝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大小悬殊,同时由于黄鳝缺乏正常的活动空间,加之代谢物增多,会使其正常摄食生长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高。



另外在集约式养殖条件下,高密度放养已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病原传播、水体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加上饲养管理不当等,都为病害的扩大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导致近年来疾病绵绵不断、愈演愈烈的原因。



另一方面,混养比例不合理,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有些侵扰性较强的鱼类,当它们和不同规格的黄鳝同池饲养时,易发生大欺小和相互咬伤现象,长期受欺及被咬伤的黄鳝,往往有较高的发病率。



7.饲养池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饲养池的进排水系统不独立,一池黄鳝发病往往也传播到另一池黄鳝发病,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大面积精养时或流水池养殖时更要注意预防。



8.消毒不够



有的时候,我们也对鳝体、池水、水草、食场、食物、工具等进行了消毒处理,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是用药浓度太低,或是消毒时间太短,导致消毒不够,这种无意间的疏忽有时也会使黄鳝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9.品种退化



水生动物种质日趋退化,以及苗种质量的良莠不齐,都将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抗病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