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双养”促丰收,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模式,获得大成!

[复制链接]
查看7995 | 回复0 | 2021-9-4 14: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体长20.2厘米,体重71.2克;体长24.3厘米,体重91.6克......”9月1日,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在临湖镇开展了“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模式”中期测产。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罗氏沼虾平均体长22.5厘米(超出普通A4纸的宽度),平均体重73.5克(超出12枚一元硬币的总重量)。以成活率30%估算,平均亩产罗氏沼虾超40千克,亩新增产值5000元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测产后的座谈会上,临湖、金庭、东山三家试验基地汇报了今年以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技术人员强调了蟹塘套养罗氏沼虾的技术要点,并对捕捞方式、捕捞时间进行了统一部署,力争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双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什么是“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模式”?


罗氏沼虾相较本地青虾规格大、品相好、市场欢迎度高,主要以河蟹残饵为食,与河蟹套养有利于控制养殖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模式。同时,合理套养可以减弱单一养殖品种的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收益。


“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的吴中探索

初探

2013年,为提高单位面积水产品产出,增加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吴中区承担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太湖网围养蟹套养罗氏沼虾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率先在太湖网围养蟹中倡导并研发了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经过三年的实施,全区共推广该模式养殖面积1005亩,平均亩产河蟹77.2千克、罗氏沼虾4.8千克,亩均增收960元,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后,该模式被引进到阳澄湖、高邮、崇明等地区,均取得了较好养殖效果。

示范

2019年以来,随着全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渐次完成,养殖硬件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扩大套养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区农业农村局在临湖镇标准化养殖池塘遴选6只塘口,开展“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养殖模式” 示范。在不增加饲料投入成本的前提下,规格为100克以上的罗氏沼虾亩均增产5-7.5千克,亩均增收超1000元,并初步形成了《池塘养蟹套养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提升

该套养模式在反复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放苗时间、放苗规格对最后养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养殖过程中“铁虾”(即:体色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的虾)时有存在等。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套养模式,2021年,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技术人员从两方面继续深入探索:

引进新品种
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考察学习,引进“南太湖2号”罗氏沼虾苗种,从苗种上减少“铁虾”发生的概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展新实验
遴选91亩养殖池塘,设计2个不同放苗时间、2个不同苗种规格的梯度试验,进一步探索套养模式的合理放养时间和密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紧扣全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陆续引进了长江系列河蟹、太湖系列青虾等水产良种,良种覆盖率逐年提升,初步形成了“河蟹+青虾+罗氏沼虾”、“河蟹+青虾+鳜鱼”等一批具有吴中特色的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今年以来,又先后开展了“河蟹+罗氏沼虾+塘鳢鱼”、“河蟹单性养殖”等技术模式的创新试验,有力推动了全区渔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