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中后期,池塘氨氮连续飙升,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975 | 回复0 | 2021-10-1 1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3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和粪便及动植物残体。

氨氮中毒的机制

水体氨氮增加会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NH₃不带电,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的现象。NH₃会引起鰓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

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氨氮的毒性和水环境的关系

1.氨氮的毒性和温度的关系:氨氮的毒性和温度、pH有很大关系,氨氮的毒性主要来自于水体里的分子态的氨,离子态的氨对养殖品种无毒害作用,但当温度升高,pH升高以后离子态的氨会转换为分子态的氨,同时分子态的氨的毒性也会随之升高。

2.氨氮的毒性和pH的关系:有试验证明,在pH值为7.8-8.2范围内,温度每上升10℃,非离子氨的比例增加一倍,而在同样的温度下,pH每升高1倍,氨氮的毒性升高10倍。

3.氨氮的毒性和溶解氧的关系: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的毒性。溶氧高的情况下可以促进氨氮的降低,氨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 mg/L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

4.氨氮的毒性和盐度的关系: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越小;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则会降低。

氨氮高处理方法

1.早期定向培养藻类,小球藻和硅藻搭配使用,使水体和底部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溶解氧,做到提前预防

2.使用高质量的饲料,减少源头输入。

3.定期用菌分解残饵、粪便、老化藻类、有机质,使水体维持一种稳定状态。
4.尽可能减少肥料中氮的输入。

5.注意补充碳源,使用藻动力,促进藻类光合作用来吸收。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