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轮虫、枝角类并非都是好的饵料,还可能是敌害!

[复制链接]
查看649 | 回复1 | 2021-10-16 0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34344450282831_633.jpg
浮游动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体形细小,仅有微弱移动能力的水生动物。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1.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多数形体微小,一般多在30~300µm。



在水中分布很广,主要有鞭毛虫、纤毛虫和肉足虫等。



常见种有尾草履虫、小口钟虫、团焰毛虫、急游虫、旋回侠盗虫、瓜形膜袋虫、栉毛虫等。



其中有些能使鱼类发病的寄生虫,如车轮虫(Trichodina)、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等,也能在水中自由生活。



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通常是水生经济动物如鱼、虾、贝类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有些纤毛虫类,如草履虫,有望通过大量培养增殖,作为水产动物苗种的开口饵料。



在养鱼水域中,大量异养原生动物增殖,取食水中的藻类,会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渔业生产。



另外,少数种类如红色中缢虫大量繁殖,造成近海赤潮发生,危害渔业。



2.轮虫



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囊内具有咀嚼器)和带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轮虫体长一般为0.1~0.5mm。以单细胞藻类、细菌、有机质和碎屑为食。



常见种有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晶囊轮虫等。



淡水轮虫种类和数量都很多,是鱼类的主要天然饵料之一。



特别是大多数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多以轮虫为开口饵料。鳙成鱼也滤食轮虫,轮虫是其优质饵料。



轮虫大量培养用于鱼蟹类育苗技术正日臻成熟。一般培育用于生产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淡水轮虫和分布于内陆盐水的一些轮虫的开发利用研究方兴未艾,利用前景广阔。



3.枝角类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动物。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或鱼虫,体长一般为0.2~3mm。



身体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具有一块由两片合成的甲壳,包被于躯干部两侧。



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十分发达,枝角状,为其主要的游泳器官。后腹部结构和功能复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枝角类大多生活于淡水中,仅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枝角类营养丰富,生长迅速,是水产经济动物幼鱼和鲢、鳙的重要天然饵料,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跳跳鱼 | 2021-10-16 08:3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较常见的枝角类有大型溞、隆线溞、长肢秀体溞、多刺裸腹溞、蒙古裸腹溞和西藏拟溞等。





4.桡足类



桡足类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低等的甲壳动物。



身体狭长,体长为1~4mm,最大可达13mm,分节明显。



一般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愈合的结果,一般不超过11节。体分前体部和后体部,在两者之间具一活动关节。



第一触角比较发达,为运动和执握的器官。躯干肢六对,第一对为颚足,后五对为步足,又称游泳足,其中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



两性有异,是桡足类的重要分类依据。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发育经过变态,即有无节幼体期和桡足幼体期。



桡足类一般营浮游生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是水域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域食物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大型中镖水蚤、分叉小猛水蚤等。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