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养变“慧”养!“数字养殖”,解锁水产养殖新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14789 | 回复0 | 2021-11-20 14: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的重要战略,也是闵行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9月,闵行区印发《闵行区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将农业生产智慧精准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坚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率先在全市试点“神农口袋”信息直报系统。目前全区所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及10亩以上散户共102家已全覆盖通过“神农口袋”系统上报农事生产信息,实现了蔬菜、粮食、瓜果、水产等行业的“一网”实时管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闵行区农业农村委扩大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继续为“数字三农”赋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区选取33家生产经营主体作为第一批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试点的单位开展智能化生产示范点建设。


数字农业先驱试点

“云上”养殖激发活力



坐落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上海宏春苗木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区内为数不多的水产养殖基地,他们首先尝到了智能化水平提升带给他们的“甜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围绕新型水产养殖技术需求,上海宏春苗木专业合作社安装了一套现代化智能管理系统,让水产养殖走上了智能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道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会养转变为“慧”养,得益于这套设备实现了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的有效融合,并贯穿于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一号塘、二号塘的两台球机,让水产技术员可以随时掌控塘内情况,如遇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处理,后续增加的三台球机,实现了基地全覆盖实时监控;分布在四个养殖塘的水质监测器,能够实时监测养殖水的pH值、电导率、水温及溶解氧等参数,并做到及时动态调控,确保这些参数指标的稳定,有效减少大闸蟹死亡率,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一步,合作社还将配备自动投喂机,技术员在手机端就能操控投喂机,实现精准投喂,让水产养殖从水体到设施的各个环节都能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大幅节约人力资源。
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也为上海宏春苗木专业合作社的大闸蟹丰收奠定了基础,据负责人介绍,今年22亩蟹塘预计产量约有5000斤,而且规格也比去年提高了一两以上,现在塘内随处可见半斤以上的大闸蟹。“自从安装了这套系统,养蟹更省心更放心了!”他这样说道。未来,宏春苗木合作社还计划在浦江镇万达广场设置大闸蟹销售点,在现场通过大屏实时播放基地的养殖情况,让消费者更直观地看到生产端信息,从而买得放心、吃得开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展的数字化改革,是数字乡村建设上的重要创新,也是在农业领域的智慧应用。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还将进一步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平台直观查看合作社的基地种养情况,自动化采集、分析生产经营数据,不断提升农业管理精准化水平。我们相信,今后像这样的智慧生产合作社会越来越多……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