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新风向!生物絮团+它,净化水质的能力,顶呱呱!

    [复制链接]
查看14474 | 回复1 | 2021-11-21 16: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们这个虾,养出来口味很好吃。”11月10日在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广东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现场,该公司总经理陈捷华从抛网中抓起几只大虾说。经过使用微生物净化技术,这个高位池养虾基地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广东,经过多年生产,不少池塘陈旧老化,排放污染情况突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巩固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现场会成果,积极探索通过生物技术解决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1月11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惠州召开水产养殖尾水微生物高效净化利用工作研讨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会前的参观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高位池养虾面积有4.5亩,今年第一造养斑节对虾,亩产达到6000斤,收获规格37-40支/斤。目前塘里养的是南美白对虾,9月5日放苗,11月9日抛虾规格达到40支/斤左右,成活率达到90%,预计一周内出虾。陈捷华介绍,为了适应未来发展,基地内规划了规模较大的水处理用地:污水收集池8亩,生物净化池4亩,储水池2亩等,通过运用微生物净化处理,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据介绍,按照目前的设计规划,可满足50-60亩以上养殖面积,将来会陆续扩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研讨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谢骏表示,经过在佛山、中山、惠州等地长时间监测,评估了水产养殖产排污情况。依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养殖类型提出6大类14种尾水治理模式。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余祥勇提出,滤食性贝类是环境友好类生物,贝类群落所发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其他社会效益(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碳汇)。研究表明,2-7年生的牡蛎礁(牡蛎密度131个/m2,平均壳高 114 mm)每年储存950公斤的氮, 每年可移除609公斤的氮,可见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养殖尾水大有可为,在实践中也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武杰讲述,生物絮团微生物转化氨氮途径包括微藻的光合吸收、异养菌的同化吸收、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反硝化菌的反硝化。




会议当天,还有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讲课,共同为养殖尾水高效治理出谋划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议建议,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需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协同配合,创建适合广东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的尾水治理技术和模式。同时,广东省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联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完善各种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和模式,共同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稳步落实。

【来源】南方农村报  【见习记者】陆珊珊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Fufud | 2021-11-22 06:2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