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龙虾养殖技术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复制链接]
查看331 | 回复0 | 2022-4-7 16: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又称小龙虾或克氏螯虾,由于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虾肉细嫩味鲜、营养丰富,虾黄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淮安市的小龙虾养殖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盱眙县,其养殖面积、产量全国领先,并逐步形成了养殖、加工、餐饮和旅游一条龙的小龙虾经济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更大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截至2021年,淮安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23万亩(包括稻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养殖模式单一、稻田养殖成虾集中上市、成虾规格偏小、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等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淮安推广示范基地团队,对接有关岗位专家,立足专业特长,深入研究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创新成虾养殖模式,并利用核心基地和示范点广泛推广先进技术,如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技术、小龙虾苗种早繁(大棚、稻田)技术、虾稻共作技术、稻-虾+N(鳖、鳝、罗氏沼虾、鲈鱼)轮作共养技术等,有效地促进了淮安市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提高,为淮安市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为尽可能降低全市稻虾种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淮安基地及时成立了淮安市稻虾综合种养线上专家组,通过“不见面、无接触”的方式,开展全市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是淮安基地加入省小龙虾产业体系的第四年,四年来淮安基地共举办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20余次,受训学员2000人次,累计在全市范围内辐射推广小龙虾养殖面积200万亩以上,实现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为助力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意见》的政策部署,淮安基地先后制定、发布了淮安市农业地方标准《稻虾连作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稻田克氏原螯虾苗种早繁技术操作规程》,印发标准3000份以上。通过积极宣贯,截至2021年,淮安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逾百万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正值阳春三月,是小龙虾苗种放养的关键时期,淮安基地团队针对小龙虾苗种选择、水草栽种、水质调控、放养管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采用线上服务的方式,与各示范点、联系户深度对接。盱眙八度水产养殖示范点现正值春季第一茬成虾捕捞上市时节,但受疫情影响,塘口的小龙虾一度滞销,基地主任强晓刚研究员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联系销路,目前销量虽然依然较低,但已趋于平稳。在盱眙核心基地,按照虾蟹混养技术方案,现需投放优质抱籽虾,但由于对抱籽虾要求较高,不能出现散籽,因此收购较为困难,加上疫情的影响,塘口苗种放养工作被迫停滞。基地主任强晓刚研究员了解后,积极联系全市多个小龙虾养殖大户,帮忙寻找精品抱籽虾货源,目前,核心基地虾蟹混养塘口已基本完成小龙虾(抱籽虾)足量投放。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淮安基地团队还特别注重科技帮扶,一方面积极对接本市经济薄弱村——淮阴区高家堰镇高堰村和金湖县前锋镇淮武村,建立小龙虾养殖示范点,通过技术帮扶助力村民脱贫;另一方面,通过示范点提供就业机会、发放生活物资等方式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淮安推广示范基地在省小龙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以小龙虾为抓手,积极熟化、推广体系科研成果,不断创新养殖模式,为淮安农民增收致富、淮安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