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在水产动物疾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五)

[复制链接]
查看471 | 回复0 | 2022-5-14 11: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不仅研究传染病,还研究非传染病。现场收集的流行病学特征资料是水产动物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常作为水产动物疾病临床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频率分布(群体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疾病的自然史特征(病程、急性发病或慢性发病等)、发病率、死亡率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特征有时也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疾病的群体分布

疾病的发病率随动物群体的不同特征如种类、年龄、性别等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提示疾病诊断的方向。如草鱼出血病只草鱼鱼苗、鱼种发病,同池塘的花白鲢、鲫鱼、黄颡鱼都不发病,草鱼成鱼发病率也明显下降;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鲤浮肿病毒病仅是各种规格的鲤鱼和锦鲤发病,同池塘的其它种类鱼也不发病;罗非鱼链球菌病也只是罗非鱼发病,同池塘的其它种类的鱼不发病;诺卡氏菌病也是海水鱼和淡水鲈形目的加州鲈、杂交鳢和太阳鱼等发病,其它淡水鱼几乎不发病,过冬以后的加州鲈、杂交鳢“旧鱼”发病率远远高于新放苗的“新鱼”,而具有类似内脏白色结节症状的舒伯特气单胞菌病,杂交鳢“新鱼”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旧鱼”;淡水鱼的细菌性败血症发病时,一般同池塘的各种鱼类都发病,虽然有的鱼先发病,有的鱼后发病;海水鱼和某些鲈形目淡水鱼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是鱼苗、鱼种发病,而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主要是成鱼和鱼种发病,一般鱼苗不发病;养殖的淡水鱼中泥鳅对气泡病最敏感,发病率最高;各种鱼类气泡病都是鱼苗鱼种的危害大于成鱼;加州鲈春季细菌性败血症(迟缓爱德华氏菌、气单胞菌、诺卡氏菌等),怀卵鱼的发病率也远远高于雄鱼,大家习惯上叫“产后综合征”;目前春季鲫鱼高发的红头、烂尾也是怀卵鲫鱼发病,雄鱼很少发病。其次生活习性等因素也对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如生活在上层的鱼更容易发生气泡病,一口养殖池塘中饱食的鱼(主养鱼)更容易缺氧等等。总之,疾病的发生受水产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临床诊断提示疾病方向有重要意义。



2、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发病率随月份、季节等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提示疾病诊断的方向。如华中地区是草鱼主养区,草鱼出血病发病的两个高峰是春天油菜开花季节(有的地区称“麦子黄”)和秋天洋姜开花季节;广东地区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高峰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和中秋节前后,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广州南沙和中山南朗虾蟹混养塘,对虾就开始游塘、钻地笼,诊断几乎全部是白斑综合征;气泡病的发病高峰季节是池塘水体不稳定的春季,而亚硝酸盐中毒主要发生在养殖中后期,水体氮积累严重的夏秋季。



每个地区的主养种类在不同季节、时间的疾病发生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与气候、水温以及水质环境等有关。了解当地疾病发生规律,临床诊断就得心应手。下面是珠三角地区利洋水产药店总结的当地加州鲈池塘养殖全年疾病发生规律:



(1)春节后鱼苗培育:弹状病毒病;

(2)鱼苗鱼种过塘后机械损伤或应激脱黏,继发感染柱状黄杆菌;

(3)春季水温20~25℃:主要爱德华氏菌感染;

(4)春夏交替 23~28℃:主要诺卡氏菌感染;

(5)夏季 26~30℃以上:主要大口黑鲈虹彩病毒感染;

(6)养殖后期基本为混合感染,如爱德华氏菌+诺卡氏菌+蛙虹彩病毒+锚头鳋+柱状黄杆菌+“刀背鱼”+“黄身”等。



3、疾病的空间分布

疾病的发病率随地理位置、养殖环境等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提示疾病诊断的方向。如山东沿海部分地区地下水缺钾,对虾养殖钾缺乏症发病率很高;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带硫酸盐土壤,春季气候不稳定,池塘返底后对虾很容易硫化氢中毒,出现“跳跳死”;天津、江苏、山东等沿海低盐度池塘和西北、吉林西部等内陆盐碱地池塘春天小三毛金藻中毒的发病率高。池塘的水质环境特征,即“小气候”与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如:污染重,有机质多、水温高,细菌病就严重;盐度高,弧菌病严重;底脏、水脏或小藻类多,纤毛虫病就多;水浅、藻类单一、有机质少,气泡病就发病率高等等,大家十分了解,这里不再赘述。另外有些地区的养殖模式(管理操作)也决定疾病的发生频率,如春季习惯上使用鸡粪肥水的池塘,夏季高温期蓝藻暴发严重;鳜鱼放苗后习惯用刺激性大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鱼苗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发病率就高等,这些都是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诊断疾病有参考意义。



4、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症状出现前阶段、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阶段及疾病结局三个阶段。不同的疾病其疾病的自然史不同,有的疾病自然史较短,如对虾由携带毒力基因pirA和pirB的弧菌引起的弧菌病,发病快,病程短,适宜温度时2-3天大部分虾肝脏都已经急性坏死;而目前北方海水硬池发生的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病程长,从发病开始到最后出塘一直慢性死亡。多数传染病特别是病毒病死亡量的日变化曲线都呈不对称的抛物线形状。缺氧、气泡病、亚盐中毒等水质疾病既有急性发病,也有慢性发病。急性发病来得快、去的也快,池塘急性气泡病一般当天午后发病,急性缺氧一般当天晚上发病,多数病程1-2天结束。鱼类亚盐急性中毒,虽然死亡高峰在第2-3天,但一般4-5天也会结束;致病因子长期低强度暴露情况下,缺氧、气泡病、亚盐中毒等都存在慢性发病,养殖动物表现长期摄食积极性差,抗病力下降。疾病的自然史特征是临床诊断,尤其是进行鉴别诊断时的依据之一。



5、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发病率、死亡率是描述疾病分布的重要指标。流行病学研究动物群体的发病特征,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养殖群体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与人群和陆生动物群体不同,由于池塘中鱼虾蟹的数量多、个体小,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确定有多少个体发病,哪些是新发病,哪些是重复发病,因此临床上一般不针对一个池塘描述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同样原因,一般也不计算患病率和病死率。经常把区域内的所有池塘作为一个群体,计算某一时间段内池塘的发病率,再计算发病池塘中养殖动物的死亡率。不同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同,是其流行病学特征之一,在临床诊断中提示疾病方向有一定意义。如鳜鱼蛙虹彩病毒病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比较,前者池塘发病率较低,但一旦池塘发病,死亡率非常高;南美白对虾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与白斑综合征、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比较,前者池塘的发病率很高,但发病池塘中对虾的死亡率很低,而后者的池塘发病率都较低,但发病后池塘中对虾的死亡率都很高。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