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多见“腹水病”,这样防治损失小

    [复制链接]
查看1306 | 回复0 | 2022-5-18 16: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区均有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大肚子”的情况,即鱼腹腔内大量积水,又称“腹水病”。那么“大肚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佛山南海地区的防控及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1、病原

黄颡鱼发生“大肚子”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鱼体体质下降,导致细菌继发感染造成的,感染的细菌主要以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为主。



2、症状

病鱼表现红头,鳍条基部充血,上下颌、鳃盖、腹部可见到细小的出血斑,肛门及生殖孔充血、出血、外突,腹腔严重膨胀,内有大量透明淡黄色腹水,肝肿大,颜色发白;肾、脾肿大充血,颜色灰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流行特点

杂交黄颡鱼养殖全程,必然会得“腹水病”,从鱼苗到成鱼都有发生,4月下旬到5月鱼苗阶段尤其严重,苗期一般为急性发病,当发现有“大肚子”鱼出现时,池塘中50%~60%的鱼已经发病,如不及时处理,两天后可能80%的鱼都会发病;成鱼“大肚子”为慢性病,病程时间长,治疗时间也比较长,通常需要半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4、防控方法

预 防:

(1) 合理投喂

培苗阶段:根据鱼苗吃食情况、胃饱满程度、天气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保证7~8成鱼苗吃饱为宜,增加投喂量应少量多次,保证每次加料不超过2斤/1万尾鱼。



养成阶段:少量多餐为佳,每天投喂2-3餐(18:00、22:00、5:00),投喂饵料量以20-30分钟吃完最好。夏季至秋末时,日投饵量约占鱼体重1.5%~2.5%。



(2) 内服保健

有条件的可长期拌料内服保健品,提高鱼体体质,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



(3) 控制放养密度

佛山南海西樵地区一般放养密度20-50万尾/亩水花不等,根据自己的池塘条件,找出合理的放养密度,保持较好的水质条件,稳定水质,减少应激。



(4) 预防缺氧

黄颡鱼池塘溶解氧长期低于3.5mg/L,会导致鱼吃料不稳定,且消化不好,氨氮、亚硝酸盐易升高,导致鱼体体质变差。



治 疗:

佛山南海西樵地区一般泼海盐150 斤/亩,有些客户会配合使用 1 瓶“永乐碘”+1 包“三黄散”,1套/亩进行外泼,使用2-3次不等,当鱼能开口吃料时使用“氟多力”1包+“三黄散”1包+“营养快线”1包拌料80斤内服两个疗程,5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停药3天,之后根据病鱼恢复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使用。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