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肉眼鉴别鱼类常见体表病?

[复制链接]
查看1197 | 回复0 | 2022-5-30 07: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怎样用肉眼诊断鱼病?



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眼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



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



(1)体表对头部、嘴、鳃盖、麟片鳍条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有大型病原微生物及患病部位的特征症状,并把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2)鳃部的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现象。




(3)内脏  内脏检查以肠道为主。将病鱼一边的肠壁剪开,首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线虫、双线绦虫等);其次应仔细观察各内脏的外表,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把咽和鱼鳔等器官逐个分开,再把肠道从前肠至后肠剪开。



分成前、中、后三段。把肠道中的食物、粪便去掉,仔细观察肠道中是否有线虫、绦虫等。肠壁上是否有粘孢子虫孢囊或球虫,若有则肠壁上会有成片或者稀散的小白点。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溃烂等。



在目检中,应做到认真检查,全面分析,并做好记录,为诊断鱼病提供正确的依据,也为以后的诊断工作积累资料。



另外还要注意,目检要取将死未死或刚死不久的新鲜病鱼来检查。否则,如组织腐烂、炎症消退、病原解体,则较难做出诊断。



如何用肉眼鉴别鱼类常见体表病?



(1)赤皮病   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被蛀断。



(2)打印病   此病由外部烂入。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3)白皮病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形成鱼体后半部发白,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



(4)疖疮病   此病由内部烂出。鱼体背部两侧有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剪开表皮,肌肉呈脓血状。



(5)白头白嘴病   病鱼体瘦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



(6)水霉病   病原体的菌丝深入肌肉,蔓延扩展。体表向外生长似旧棉絮状的菌丝,最后瘦弱致死。




(7)车轮虫病   鳃部充血,头部发红,嘴圈周围有时呈现白色。病情严重时常群集在塘边形成“跑马”。



(8)斜管虫病   体表黏液增多,表面常形成一层淡蓝灰色薄膜。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9)小瓜虫病   体表、鳍条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脓疱。



(10)隐鞭虫病    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黏液。



(11)口丝虫病   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黏液。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12)鱼虱病   病鱼体表可见臭虫状或米粒状大虫体,鱼头部有红斑点,鱼体呈淡绿色,不安,群集水面做跳跃急游行动。



(13)中华鳋病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14)锚头鳋病   病鱼体表可见灰白色锚头鳋,被侵袭处组织红肿发炎,病鱼不安,常在水面跳跃,离群独游。



(15)黏孢子虫病   鳞片、鱼鳃上有许多灰白色点或瘤状的孢囊。



(16)钩介幼虫病   脑部充血,嘴圈发自,嘴部、鳍、鳃上有米色小点状钩介幼虫,病鱼体瘦、色淡或呈灰白色,离群独游。



(17)白内障病   虫体侵入眼球,导致眼球充血或突出,后期眼球混浊,呈乳白色,失明。



(18)鱼怪病   鱼的胸鳍基部附近有一小洞,洞内有鱼怪虫体。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