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水质调控要求

  [复制链接]
查看448 | 回复7 | 2022-6-19 0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河蟹养殖,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腹部背甲的颜色,甚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常规水质理化指标



养蟹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物理和化学特性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河蟹养殖的水质标准:溶解氧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应保持在7.0~8.5,氨氮应保持在0.2~0.3毫克/升。



一、溶解氧



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分子态氧的含量,简称溶氧,一般用每升水含氧的质量(毫克/升)表示。它是河蟹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



1.水中的溶解氧来源



(1)从空气中溶解(约占10%),大气中氧的溶入仅局限于气-液界面上进行,所以表层以下溶解氧的补充只能依赖水体的物理搬运,靠上下对流、水平混合来实现,底层水缺氧的问题比上层突出,停滞水体比流动水体严重。



(2)水中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氧(约占90%)。浮游植物不仅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



2.池塘中溶解氧来源和消耗



池塘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如下。



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②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



③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



④补水增氧等。流水养殖池以补水增氧为主。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耗氧等几个方面。



3.溶解氧变化规律



正是这种增氧、耗氧的过程,形成了池塘中的溶解氧的分布和变化,池塘中的溶解氧变化规律主要有水平变化、垂直变化、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四个变化规律以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同时产生、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显示了池塘溶解氧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对养殖的动物影响也最大。



4.水体中溶解氧昼夜变化的特点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日出之后,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增氧作用超过耗氧作用,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逐渐提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在日落前达到最大值。



(2)日落后,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并未停止,使得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增氧作用,水体中溶解氧迅速减少,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水体中的溶解氧达到最小值。



5.水体中的溶解氧在空间上(垂直)分布,白天表层水中溶解氧多,饱和度可达200%以上;底层水中溶解氧少,饱和度为40%~80%,甚至更低;中层水中的溶解氧随深度增大急剧减少,形成一个“跃变层”。晚上,特别是下半夜,溶解氧浓度不断下降,垂直分布趋于均一。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河蟹所需的溶解氧含量在5~8毫克/升,最低在4毫克/升以上。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的含量。轻度缺氧河蟹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生长速度减慢;如溶解氧过低,将减少蟹的吃食量和减弱代谢能力,降低生长速度,甚至出现停止吃食或造成缺氧死亡。

蟹池增加溶解氧的应急措施有合理地使用增氧机,机械加水,泼洒增氧剂(如过氧化钙、粒粒氧等)。



二、pH值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池中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池水pH值升高,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又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会产生有机酸,这些都会降低池水的pH值。因此,一个池塘的pH值在一昼夜有明显的波动,池塘中pH值通常日出后逐渐上升,至下午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因此,池塘中下午的pH值一般高于上午。



pH值偏酸性的水,可使河蟹血液中的pH值相应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造成河蟹活动能力减弱,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可采用生石灰定期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值,每次每亩用5~10千克,根据pH值高低适量使用,但要注意避开河蟹蜕壳期泼洒。蟹塘pH值会因藻类要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导致水中的重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消耗酸性物质,使得pH值升高。一般情况下,水越肥,pH值越高。pH值过高可能导致河蟹鳃部腐蚀,使河蟹失去呼吸能力而死亡。pH值升高的同时,氨氮的毒性也跟着增大。因此,蟹池水中的pH值一般需控制在7.5~8.5。



降低水体pH值,首先要观察水色,控制好藻类的数量,及时清除有机物。pH值过高时建议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醋酸1~1.5千克;或池水中浮游生物太多,可用明矾调节,每亩施用明矾0.5~2千克,全池泼洒。



三、氨氮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水体中的氨氮是非离子氨和离子氨的总量,水体中的氨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的主要是非离子氨[分子氨(NH3)]。分子氨极易溶于水,形成NH3·H2O,并有一部分解成离子态铵(无毒)。鉴于NH3、、OH-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氨的毒性较大程度上取决于pH值以及总氨浓度。另外,温度也决定非离子氨在总氨中所占的比例,一般而言,随pH值及温度的升高,非离子氨比例也增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1)慢性氨氮中毒危害 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蟹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2)急性氨氮中毒危害 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2.氨氮来源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虾、蟹排泄物,腐烂水草、肥料,动植物死亡的遗骸。



(1)水体中氨氮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或以N2形式散逸到大气中,部分可被水体植物消耗和底泥吸附。只有当池水中所含总氮大于消散量时,多余总氮才会积累在池水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鱼、虾、蟹中毒。



(2)是浮游植物的肥料,几乎所有藻类都能迅速利用它,而它主要由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但硝化作用消耗溶解氧,而非,对河蟹有较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加重病害。



(3)一般池塘中氨氮浓度不超过0.2毫克/升,低于0.05毫克/升说明水质比较瘦,需要及时追肥,培养优质生物饵料;高于0.3毫克/升,则可使用芽孢杆菌类的生物制剂降低氨氮含量。



3.水体中氨的调节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2)加换新水 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解氧 在池塘中使用“粒粒氧”“养底”等池塘底部增氧剂,或经常开动增氧机,可保证池塘中的溶解氧充足,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



(4)加强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蛋白质原料,避免过量投喂,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EM菌”及“活性干酵母”调整水生生物肠道菌群平衡,通过改善水生生物对饲料的利用率而间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5)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并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增加池底溶解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6)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克/米3)或活性炭(2~3克/米3)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7)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发现早处理。



对有藻色水体,晴天上午施用沸石粉10~15千克/(亩·米),2小时后泼洒光合细菌2~4升/(亩·米)。夜间8~10点施放“粒粒氧”。



对无藻色水体,第一天上午泼洒磷肥(过磷酸钙)3.7~7.5克/米3,第二天上午用降氨灵0.37~0.45克/米3,浸泡2小时后泼洒。当天夜间施放“粒粒氧”。



调控方法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解氧充足、微碱性的水域中。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水质指标要求透明度30~40厘米,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0.3毫克/升。在生产上以上水质指标可通过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得知,从而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对水环境进行有益、及时的调控。水质调控技术可归纳为机械调控、生物调控、化学调控三类。



一、机械调控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清淤晒底



冬季抽干池水,彻底清淤消毒,日晒风冻1个月左右。清淤后的塘底经冻后土质变松,再经太阳暴晒,不仅有利于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而且使底质养分容易释放,改善水质,改善河蟹的生存环境。清淤过程中,不宜将淤泥全部清除,应该保留10~15厘米厚度的淤泥,以利于来年开春肥水。



晒底是改善池塘环境、减少病害、保证虾蟹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养殖取得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晒底要求晒到塘底发白、干硬开裂,越干越好。



2.定期更换新水



适时注换新水对保持良好的水质、补充溶解氧起到较大作用。定期注入新水可将原来池塘里的有害物质稀释,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也是养殖业经常采用的方法。换水应根据天气、温度、水位和水质状况灵活掌握。高温季节,通常每3~4天换水1次;水温低时,7~10天换水1次;天气闷热时,坚持天天换水;特别是发现河蟹上岸、爬网等与以往有异时,则要及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一般占池水总量的1/5左右。如果水质过肥,可用潜水泵抽去部分底层水,及时补加适量的新水。当天气突变时,要及早加水达到一定的深度。



3.水位调控



养殖池塘的水位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春季水位低,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和水温的上升,虾蟹快速蜕壳生长;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夏季高温季节水位高,能降低池水温度和减缓水温变化,有利于虾、蟹安全度夏;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9~10月份稳定在1.0~1.2米。



4.应用机械装置



除了上述基本方法外,还有一些应用机械装置来调节水质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增氧机和水质改良机。



(1)水质改良机 是一种翻喷淤泥的机械装置,由人工牵引操作,在翻喷淤泥过程中释放淤泥中的营养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施肥作用,有提高磷酸盐含量、浮游生物量和降低氮磷比等多种功能。



(2)增氧机 是利用气体转移理论,依靠单纯物理机械方式增氧。利用氧气在向水体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人工或其他手段的作用,提高氧气向水体溶解的速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增氧方式。



①充气式 又称为扩散式,它是将空气或制备的纯氧通过散气装置释放为微小气泡,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进行传质,使得氧慢慢地溶解到水体中,成为溶解氧。这种方法在工厂化养殖中应用得比较多。如目前的微孔增氧技术,就是采用底部充气增氧的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解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的溶解氧,加快了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微孔增氧具有节能、低噪、安全、增氧效率高等优点。



②机械式 它是利用机械动力,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使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在池塘养鱼中大量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重力跌水式 它是通过自然重力跌水溅起的水花,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这种方法常常在流水养殖中看到。



使用增氧机可通过增加溶解氧和造成上、下层水对流来散发有毒气体,从而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阴天下午或次日清晨开,阴雨连绵时应在半夜开。



二、生物调控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利用微生物或水生动、植物来处理水质。



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可通过调节养殖水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净化水质,达到提高养殖品种健康水平及改良养殖环境的目的。而且微生物制剂具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无污染等副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抗生素,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作为水产动物微生物制剂的主要菌种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以复合型产品为主(如EM菌)。



(1)微生物制剂的种类



①光合细菌 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微生物制剂,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的总称,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其在养殖水体内,可利用硫化氢或小分子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同时也能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碳源加以利用,以氨盐、氨基酸等作为氮源利用,因此将其施放在养殖水体后可迅速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稳定水质,平衡水体的酸碱度。但光合细菌对进入养殖水体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残骸等)无法分解利用。



②酵母菌 酵母菌是通过菌体在体内大量繁殖来有效地改善胃肠内环境和菌群的结构,促进乳酸菌、纤维素菌等有益菌群的繁殖和活力,加强整个胃肠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从而加大了摄食量,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同时参与病原微生物菌群的生存性竞争,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而且酵母菌还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同时酵母菌还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营养源,可促进它们大量繁殖;增进和保护肠道健康。目前常用的酵母菌是从鱼的体表分离出的。



③乳酸菌 是一种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pH值3.0~4.5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机物,使多种动物肠道内的pH值下降,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的生长,乳酸菌富含维生素和脂肪酸,能中和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



④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在pH值、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⑤芽孢杆菌 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病原体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⑥EM菌 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复合微生物群落。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技术



①培水 在虾蟹放养前10天左右,用EM菌原液100倍稀释液均匀泼洒池塘,净化环境。放苗前3天,再用EM菌稀释液泼洒水面,使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形成优势种群,有利于虾、蟹下塘就能适应生长。



②调水 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用EM菌原液稀释后全池泼洒,具体视水质情况调整泼洒时间和用量。



③拌喂 每隔10~15天,用EM菌原液100~200倍稀释液喷洒饲料,稍加拌和使其均匀后,马上投喂。



④改底 当池底发生恶化时,每亩可施用5千克光合细菌配合沸石粉30千克,情况严重的可施用2次。pH值偏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水色发红、发白、发黑,可先施用二氧化氯,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沸石粉、晚上开动增氧机,3天后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丝状藻,每亩施用5千克的光合细菌,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



(3)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注意事项



①长期使用 微生物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使有益菌尽快与有害菌竞争形成优势种群并能持续,首次使用和换水后使用用量要充足,一般每隔15天使用一次,高温季节7~10天使用一次。



②尽早使用 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



③注意用法和用量 所有的活菌如果用作水质改良全池泼洒时,与沸石粉、沙子等拌匀后撒入水中,明显提高功效,因为活菌吸附在这些载体上,随之沉入池底,然后发挥作用,而池底又是整个池塘中负荷最大、环境最差、有害物质最多的一部分,改善池底,就改善了大半个池塘环境。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因是好气细菌,当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高时繁殖速度加快,因此泼洒的同时要尽量开动增氧机或在有风的天气使用,水质恶化、底质污染严重的池塘要加量使用。



④禁止与抗生素、消毒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 水体使用消毒剂5天后才可使用,使用抗生素3天后才能使用。



⑤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及菌体数量 微生物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一般要求含3亿个/毫升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故保存期不宜过长,并且打开包装后尽快使用。



⑥有的微生物制剂在使用前要活化培养 活化能让微生物迅速“复活”,活菌数量成倍增加,也能使活菌迅速适应池塘水质条件。如芽孢杆菌使用前要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5小时后泼洒,这样活化的芽孢杆菌繁殖速度快,提高了使用效果。



⑦注意不利因素的影响 温度、pH值不合适时会影响使用效果。如光合细菌使用时最适水温28~36℃,所以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效果好,阴雨天勿用。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使用生石灰,间隔3~4天pH值调好后使用较好。硝化细菌在pH值低于7或高于8.5的水体中繁殖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最适pH值为7.8~8.2,所以控制好水体中的pH值,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2.投放螺蛳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摄食池塘底泥中的残渣剩饵等有机营养物质,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一般于清明前后,每亩散投活螺蛳100~150千克,此时不宜过多,以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河蟹的生长。7~8月再补投一次活螺蛳,每亩散投150~250千克。投放前要将螺蛳清洗消毒。



3.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花白鲢等鱼类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能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资源,进而降低池水浓度,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池水浓度。放养花白鲢等鱼类后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又可维护良好的水体环境。放养量一般以亩产成鱼50千克左右为宜。



4.种植水生植物



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通过植物从淤泥和水体中吸收无机养料(如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从而改善水体的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调节水体平衡,净化水质。在池塘中种植的沉水植物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以轮叶黑藻与伊乐藻为最佳,苦草次之。浮水植物主要为水花生、水葫芦。采用复合型水草种植方式进行水草种植。养蟹水域要求水草分布均匀,种类要合理搭配,沉水性、浮水性水草应合理栽植。一般以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和浮水的水花生相结合。水草种植面积最大不超过2/3。



三、化学调控



化学方法指利用化学作用,增氧或用以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通常加化学药剂促使有害物混凝沉淀和络合。



1.使用增氧剂



主要用于鱼虾蟹缺氧浮头时的急救,高密度养殖中的增氧。常用的增氧剂为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



(1)过氧化钙 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改良水质。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克/米3的水体浓度全池泼洒。



(2)过碳酸钠(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浓度30%的双氧水。使用过碳酸钠后的池塘溶液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预防缺氧以0.075~0.15克/米3的水体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克/米3的水体浓度进行泼洒。



2.投施磷酸二氢钙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2-6-19 08:2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磷酸二氢钙易溶解于水,不但可调节水质,而且河蟹可直接通过鳃表皮及胃肠内壁吸收,可相应加快河蟹蜕壳速度,对促进河蟹生长有较好的作用。一般每月1次,每次每亩施2千克左右,与生石灰进行交叉使用。



3.泼洒生石灰



一般10~15天使用一次,每次使用量为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5~10千克生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水体pH值和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



4.使用消毒剂



主要是杀灭对养殖对象和人体有害的微生物,降低有机物的数量,脱氮、脱色和脱臭。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漂白精、二氧化氯。臭氧在水产养殖上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对养殖水体的消毒。它是氧的三价同素异构体,在水中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能破坏和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扩散进入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胞室内的酶而杀死病原体,同时可对水中的污染物(如氨、硫化氢、氰化物等)进行降解。由于臭氧不稳定,反应过后易生成氧和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它既可以迅速及时地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又可以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增加溶解氧。



5.使用混凝剂



水中的悬浮物质大多可通过自然沉淀去除,而胶体颗粒则不能依靠自然沉淀去除,在这种情况下可投加无机或有机混凝剂,促使胶体凝聚成大颗粒而自然沉淀,如明矾、沸石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