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孢子虫,该如何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781 | 回复1 | 2022-12-29 2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题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鳜鲈先生 | 2022-12-29 20:5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虾肝肠胞虫的易感物种主要包括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



很多养殖户认为肝肠胞虫主要来源于苗场,但也不完全是这样。肝肠胞虫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肝肠孢虫可以通过受精卵和虾苗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感染养殖水体、摄食病虾等水平传播。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

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携带该病原的对虾粪便可通过污染养殖水体、对虾饲料(饵料)而能使其在群体中快速传播。



而在水平传播当中,底泥中难以清除的肝肠胞虫,是造成对虾大面积感染的元凶。在检测肝肠胞虫含量时,我们往往会重视虾体的肝肠胞虫检测,往往会忽视底泥。要知道,活虾有检出肝肠胞虫的话,底泥中基本上也都会检出。



因此,要有效防控肝肠胞虫,就要切断水平和垂直传播,重视底泥中的肝肠胞虫。


表现:

低水平的虾肝肠胞虫感染不引起对虾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生长差异,但高水平的感染(>103拷贝/ng,以肝胰腺总DNA 为基数)可引起对虾生长迟缓。

患病对虾群体往往表现为个体大小不均一,体长差异可达到正常群体的2倍以上,体重差异能达到3倍左右;患病对虾个体消瘦,体重比同样体长的未感染个体可低30%左右。

患病对虾由于能量供应不足而摄食量增加,常因摄食池底藻类和杂质而使肝胰腺颜色更深。虾肝肠胞虫感染通常不会导致对虾死亡。

预防:



1. 有条件的可先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底层的淤泥清理干净



2. 偏酸性的土壤可使用生石灰来清塘,偏碱性的土壤可使用漂白粉来清塘,相互综合,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



3. 曝晒塘底半个月以上,直至底层土壤变白、龟裂,土块掰开中间也是干燥、灰白色的为好,证明淤泥中残留的有机物都氧化干净,病菌的残留也相应降低。



套养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养殖 40 天后,每亩放入60尾左右的罗非鱼套养,规格50克左右为最佳,罗非鱼能吃掉行动缓慢的病虾,不能吃体形较大、体质好、行动快的对虾。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扩散。



如果上茬虾发现虾肝肠胞虫,一定要彻底清塘!优先远用生石灰烧碱,能把ph提高到12以上才能有效杀死虾肝肠胞虫。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