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斑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

    [复制链接]
查看7860 | 回复1 | 2024-1-12 22: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石斑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种类多样并且富含营养、肉质鲜美,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十年来(2012-2021)石斑鱼产业不断发展,我国石斑鱼养殖产量从7.28万吨增长到20.41万吨,产量增加了1.80倍,其养殖地域空间分布和地域产量也存在变动。本文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2022)报道数据,对十年来我国石斑鱼养殖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斑鱼;养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又名为脍鱼,隶属于辐鳍亚纲、硬骨鱼纲、棘鳍总目、鲈亚目、鲈形目、鮨科。石斑是一种大型名贵鱼类,分布于世界范围内各国暖海域沿岸近底层,大范围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区域[1-2],在中国则重点分布在南海、台湾海峡等区域中[3],中国沿海分布的石斑鱼类有11个属65种[4],大多数为浅海物种。石斑鱼在我国的养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海南、 广东、福建、广西及浙江沿海,人工养殖石斑鱼已有30多年历史[5-6]。现在的养殖品种主要有斜带石斑鱼(青斑)、鞍带石斑鱼(龙趸)、鳃棘鲈、巨石斑鱼、驼背鲈(老鼠斑)、赤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泥斑、土斑)、云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等[7]。因为石斑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所以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由于其高昂的价格,使其具备了很高的水产价值,这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其进行采捕和养殖。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实现养殖鱼类产品对捕捞鱼类产品的替代具有重要意义[8]。作为我国南方沿海海水养殖鱼类中的重要品种,石斑鱼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9]。


2 石斑鱼养殖产量的变化
2021年,我国石斑鱼年产量为204,119吨[10],比2012年增加了1.80倍[11]。其中,2012年到2021年呈幂函数式增长[1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从2016年开始,石斑鱼年产量连续三年在2.5万吨左右,由此可见2016-2019年间是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爆发期。2013、2015两年产量增长较少。在2021年,石斑鱼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204,119吨,表明多年来生产区域不断优化,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养殖产量一直呈现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2012年-2021年我国鱼石斑年产量(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2022))

Figure 1. Annual yield of Epinephelu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1 (Data source: China Fisheries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202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2012-2021年我国石斑鱼年产量关系图(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2022))

Figure 2. Annual yield of Epinephelu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1 (Data source: China Fisheries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2022))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已经从石斑鱼种质 [20-22]、营养需求 [23-24]、产品深加工 [25-26]、养殖模式 [27-30]、产业经济 [31-33]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国自20世纪末期开始养殖石斑鱼,最初养殖场地只限于南方沿海地区,随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革新,养殖人员发现北方也可以养殖石斑鱼。如今,工业化养殖模式在北方很受欢迎,其主要由深海水井以及温室大棚构成[34]。这些成果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石斑鱼养殖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商品鱼价格下跌,消费终端的变化迫使产业必须进行升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石斑鱼养殖过程中苗种供应不足、养殖病害问题、饲料取代、设施落后、生态压力大、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35]。2016年,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 1号) [36]提出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产业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转变。因此,我国石斑鱼养殖产业也在实行转型升级。例如,钱红等[37]表明利用海水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可使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工厂化养殖,该模式可有效改善成鱼品质,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田永胜[38]等创新了石斑鱼优良苗种工厂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构建了石斑鱼“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开展了10多种石斑鱼和新种质发育生物学、抗病力检测、繁育技术研究,集成创建石斑鱼北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苗种成活率提高10%;创新石斑鱼工厂循环水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构建了石斑鱼“南北接力”养殖模式,提升了产业化水平。由此可见,石斑鱼养殖产业到达了发展瓶颈期已是行业共识,众多的从业者正在为其付出努力。因此,石斑鱼养殖产业必然会从数量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 封闭式内循环石斑鱼养殖技术[J]. 渔业现代化, 2004(4):16-17.

[2] Clark W F. Fisheries of the Caribbean, Gulf of Mexico, and South Atlantic; Reef FishFishery of the Gulf of Mexico; Amendment 53[M]. The Federal Register / FIND, 2022, 87(84):25573-25590.

[3]  Xing D, Song X, Peng L,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oxygen consumption and ammonium excretion rate of♀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 lanceolatus juveniles[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9, 18(1):177-184.

[4] 孙颖. 棕点石斑鱼 (♀)× 鞍带石斑鱼 (♂) 杂交 F1 代生长优势的转录组学研究[D]. 广州: 中山大学, 2016.

[5] 王涵生. 石斑鱼Epinephelus人工繁殖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12(3):44-51.

[6] 徐大为, 邢克智, 张树森, 等. 点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水利渔业, 2008(3):54-56.

[7] 程纯明.成功突破100亿产值后,这条鱼的种质、养殖模式、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加工流通还存在哪些问题?[J].当代水产,2017,42(10):64-69.

[8] 向晓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17,(5):23-29.

[9] 丁少雄, 刘巧红, 吴昊昊, 等. 石斑鱼生物学及人工繁育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25(4):737-752.

[10]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

[11]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12]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13]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5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14]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6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15]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16]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17]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18]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

[19]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20] 孟振, 刘新富, 雷霁霖.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27(3):224-231.

[21] 田永胜, 陈张帆, 段会敏, 等. 鞍带石斑鱼冷冻精子与云纹石斑鱼杂交家系建立及遗传效应[J]. 水产学报, 2017, 41(12):1817-1828.

[22] 周庆杰. 七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4] 董杨, 冯永勤, 梁盛, 等. 棕点石斑鱼池塘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9043-9044.

[25] 张涛, 吴燕燕, 林婉玲. 石斑鱼的营养, 保鲜与加工技术现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8):324-329.

[26] 许永安, 吴靖娜, 王茵, 等. 石斑鱼仔稚鱼微粒子配合饲料系列产品研制[J]. 福建水产, 2012, 34(1):66-70.

[27] 王春忠, 林金忠, 肖懿哲, 等.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步研究[J]. 水产科学, 2004, 23(8):27-29.

[28] 彭树锋, 王云新, 叶富良, 等. 工厂化养殖斜带石斑鱼生长研究[J]. 中国水产, 2008(7):56-58.

[29] 雷从改, 林海城. 老虎斑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J].科学养鱼, 2011(2):36-37.

[30] 黄进光, 谢恩义.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初探[J]. 海洋与渔业, 2010(2):26-27.

[31] 张智一.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20.

[32] 苗利明,张智一,张迪.产业集聚视角下中国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06):77-83.

[33] 林浩然.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和石斑鱼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建水产,2012,34(01):1-10.

[34] 贾磊, 陈春秀, 马超, 等. 天津地区云龙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J]. 科学养鱼, 2018(10):51.

[35] 王大鹏, 曹占旺, 谢达祥, 等. 石斑鱼的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7):1058-1065.

[36]渔业渔政管理局.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D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6.

[37] 钱红,于燕光,逯云召, 等.黄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海水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 2022(04):6-8+17.

[38] 田永胜, 李文升, 王林娜, 等. 石斑鱼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应用[Z]. 山东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021-12-12.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admin | 2024-1-12 23:3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水产通APP-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