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大眼幼体选购、运输与放养关键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26909 | 回复4 | 2024-5-14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5月上中旬是河蟹大眼幼体(蟹苗)集中捕捞销售与放养的关键时期。作为河蟹一龄蟹种培育的初始阶段,科学规范做好大眼幼体的选购、运输与放养工作可显著降低初期仔蟹培育伤亡率,有助于提高优质蟹种培育产量和效益。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部分技术环节易被忽视而引起不必要折损,鉴于此,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建议各蟹种培育单位(基地)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大眼幼体放养工作。

一、精选大眼幼体,严把种苗质量关

河蟹大眼幼体质量直接关乎一龄蟹种培育的最终成活率与亩均产量。大眼幼体质量与亲本质量、亲本规格、抱卵质量、生物饵料、水质指标、淡化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育苗场应认真把好种苗质量关,坚决杜绝“以小充大、以次充好”等行为发生。

从感官上,大眼幼体选购应遵循五大原则:一看体色,整体呈现均匀鲜亮的黄褐色者优,体色差别大、黯淡、透明、发白或出现黑头者差;二看活力,平摊在手心里能够迅速散开者优,散开慢者或不散开者差;三看肠道食物,肠道食物充足者优,肠道空白或不饱满者差;四摸是否“扎手”,用手轻抓有明细“扎手”感为优,“扎手”感弱为差;五看规格,整体整齐者优,规格相差大者差;每千克14-16万只优,每千克超过20万只差。

二、正确规范运输,降低途中损伤

1. 运输车辆的选择

防风、防雨、防晒与制冷是对大眼幼体运输车辆的四个基本要求。一般选用空间较大的厢式货车为宜,且确保车载空调性能和制冷效果优良。如非必须,不建议使用专用冷链车进行运输,这是因为其制冷效果过于优良容易致使蟹苗出现“冻伤”,增加伤亡率。此外,运输车辆要求性能较好、车况稳定,车内没有可能引发有毒气体泄漏的管道等改装设施。如长距离运输,不建议用普通轿车运输,这是因为轿车的后备箱空间较小容易引起大眼幼体缺氧。

2. 大眼幼体的包装工具与包装方法

(1)包装工具。当前,大眼幼体的主流理想包装工具是多层透气塑料筐,通常用塑料或木材结合聚乙烯网制作而成,也称“蟹苗箱”。蟹苗箱可能残存少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微小毛刺,使用之前须风吹除味30日以上、淡水浸泡5日以上,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大眼幼体的损伤。如蟹苗箱为木制结构,甲醛含量可能超标,须适度延长除味时间。

(2)包装方法。从淡化池捕捞后的大眼幼体,将水分充分沥干后方可装筐且撒放均匀,过多的水分容易导致彼此粘连,造成局部缺氧。单筐装大眼幼体1kg,通过一层叠一层的方式,上一层恰好是下一层的封盖,一般不超过10层为宜,最低一层须为空筐(防止大眼幼体因震动而受挤压),最后用胶带将所有塑料筐捆绑固定形成“蟹苗箱”。蟹苗箱装车前,在车内底部铺一层稻草或麻袋为宜,有助于防震和保湿。蟹苗箱须有序摆放且固定牢固,不宜装的过满(留出约20%的空间),否则不利于空气流通。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小小鱼人 | 2024-5-14 13: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三、提前做好准备,正确规范放养

1. 提前增氧,确保池水溶氧充足

待放养大眼幼体的池塘须事先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清塘消毒、池塘注水、水体解毒、水质检测、水草栽种、防逃设施检修维护、敌害生物防控、肥水与生物饵料培育等基础性措施,只待大眼幼体随到随放。大眼幼体到达前6-8小时,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或水车式增氧机持续增氧,确保池水溶氧8mg/L以上,水体较高的溶氧有助于降低大眼幼体应激性、迅速恢复活力和快速适应池塘环境。忌大眼幼体放养后再开启增氧机,这是因为机械式增氧短时间内无法使池水溶氧达到较高水平。大眼幼体放养前,关闭微孔增氧系统,这是因为大眼幼体会趋向增氧出气口,聚集不易分散,不利于成活。放养1小时后,再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持续增氧。

2. 逐渐适应池水温度,降低应激反应

大眼幼体到达池塘后,正确规范地放养可有效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首先,将蟹苗箱搬运至池塘边,静置10分钟,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塘口气温,可减少温差对大眼幼体的刺激。随后再将蟹苗箱拆封分层,每层蟹苗筐浸浴池塘水,待大眼幼体充分湿润后放于池边2-3分钟,重复2-3次,以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池水温度。然后,选择上风口浅水区将大眼幼体缓慢倒入池塘中,避开大量水草、污物集中区放养。大眼幼体入水后,便会很快自行游开。

3. 规避人为损伤,时刻观察种苗入塘状态

如到达塘口时间较晚,阳光强烈且气温升高,则须将蟹苗箱放至车外阴凉处或关闭空调、开启门窗的车厢内,避免阳关直射和疾风直吹,并尽量缩短下塘的时间。大眼幼体入塘后,通常有集体群游的特性,夜间也可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使其聚集,通过对单个池塘多个观察点可估测大眼幼体入塘存活情况,如若发现大面积死苗、聚集时间慢、密度不高等情况须及时补充新苗,以免造成后续损失。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有鳝 | 2024-5-14 13:1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谢谢分享实用技术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admin | 2024-5-14 13:3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小小鱼人 发表于 2024-05-14 13:14
三、提前做好准备,正确规范放养

1. 提前增氧,确保池水溶氧充足

待放养大眼幼体的池塘须事先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清塘消毒、池塘注水、水体解毒、水质检测、水草栽种、防逃设施检修维护、敌害生物防控、肥水与生物饵料培育等基础性措施,只待大眼幼体随到随放。大眼幼体到达前6-8小时,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或水车式增氧机持续增氧,确保池水溶氧8mg/L以上,水体较高的溶氧有助于降低大眼幼体应激性、迅速恢复活力和快速适应池塘环境。忌大眼幼体放养后再开启增氧机,这是因为机械式增氧短时间内无法使池水溶氧达到较高水平。大眼幼体放养前,关闭微孔增氧系统,这是因为大眼幼体会趋向增氧出气口,聚集不易分散,不利于成活。放养1小时后,再开启微孔增氧系统持续增氧。

2. 逐渐适应池水温度,降低应激反应

大眼幼体到达池塘后,正确规范地放养可有效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首先,将蟹苗箱搬运至池塘边,静置10分钟,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塘口气温,可减少温差对大眼幼体的刺激。随后再将蟹苗箱拆封分层,每层蟹苗筐浸浴池塘水,待大眼幼体充分湿润后放于池边2-3分钟,重复2-3次,以使大眼幼体充分适应池水温度。然后,选择上风口浅水区将大眼幼体缓慢倒入池塘中,避开大量水草、污物集中区放养。大眼幼体入水后,便会很快自行游开。

3. 规避人为损伤,时刻观察种苗入塘状态

如到达塘口时间较晚,阳光强烈且气温升高,则须将蟹苗箱放至车外阴凉处或关闭空调、开启门窗的车厢内,避免阳关直射和疾风直吹,并尽量缩短下塘的时间。大眼幼体入塘后,通常有集体群游的特性,夜间也可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使其聚集,通过对单个池塘多个观察点可估测大眼幼体入塘存活情况,如若发现大面积死苗、聚集时间慢、密度不高等情况须及时补充新苗,以免造成后续损失。

感谢分享
水产通APP-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行情小助手 | 2024-5-25 12:1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