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初期黄颡鱼苗种管理技术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34496 | 回复1 | 2024-6-7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夏季初期是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苗种健康成长,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率,以下是一份夏季初期黄颡鱼苗种管理技术要点:

1. 池塘准备与环境调控

水质管理:夏季气温升高,需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适宜。每隔7-10天加注新水,每次加水约20厘米,同时每15-20天进行部分换水,更换池水的20%-30%,以稳定水质。

水温控制:黄颡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夏季初期,可通过加深池水、搭建遮阳设施等方式调控水温,避免水温升高过快影响鱼苗生长。

增氧:夏季易发生缺氧,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尤其是在夜晚和清晨,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2.苗种放养与密度

选苗与消毒: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苗,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减少病原体携带。

合理密养: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调整放养密度,一般夏季初期可考虑适当稀放,每亩放养量控制在5万-8万尾,以减少疾病压力和资源竞争。

3. 饲料与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使用高质量、易消化的黄颡鱼专用饲料,根据鱼苗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粒径。

科学投喂:夏季初期,黄颡鱼活动增强,日投喂两次,上午9点和下午4点至5点,投喂量依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初期可按鱼体重的1%-2%投喂,随着生长逐步增加至3%-5%。

4. 病害防控

定期消毒:每月对池塘进行一次杀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等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注意避免使用黄颡鱼敏感的药物如硫酸铜、敌百虫。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难得糊涂 | 2024-6-7 16:3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疾病监测:密切观察鱼苗活动和食欲,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检查,针对常见病如肠炎病、车轮虫病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内服抗生素预防肠炎,使用专门的驱虫剂防治车轮虫。针对近几年频发且易造成严重损失的“红下巴”病毒病,采取内服免疫制剂,增强体质,降低流行风险。

5. 日常管理

日常巡塘:每日早晚巡塘,检查鱼苗状态、水质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

记录与调整:详细记录投饵量、水质数据、鱼苗生长状况及病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夏季初期黄颡鱼苗种管理需注重水质调控、合理放养、科学投喂、病害防控及细致的日常管理,以保障苗种健康成长,为后续养殖奠定坚实基础。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