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看水辨质

[复制链接]
查看767 | 回复0 | 2020-4-24 2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水质调控可以解决水产养殖中80%的疑难杂症。水产问题千变万化,基本都是:解毒→消毒→改底→调水,注意增氧等。



红 水



      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甲藻或金藻等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如有条件排水后,再用碘制剂等泼洒消毒,泼洒有机酸,注意增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黑 水



      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一旦发现黑水时,排换新水,注意增氧,再使用乳酸菌和降亚硝酸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浊水



      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质分解成营养盐类的微生物较少,致使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这种池塘内的鱼一般在凌晨至天亮太阳升起前易出现浮头。发现池水为白浊色时,先停料2天左右,杀掉一些浮游动物,再注入新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臭 水



      由于池水腐殖质沉积,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从而极易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水产动物造成威胁,如鲫鱼、草鱼、青鱼、螃蟹、虾类、鳜鱼等品种。情况严重时池塘中下层的水产动物常浮于中上层,不愿到正常生活水层。如出现上述情况,每隔 10~15 d 要施用1 次微立旺-硫细菌颗粒底改等底质改良剂,再添加芽孢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沉入池底的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避免底泥发黑、发臭及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发现池塘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立即采取换水措施,在换水后,再使用微立旺-硫细菌颗粒底改:除黑除臭、去硫化氢,瘦水净水功能菌和降氨氮功能菌等药物来调节水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氨氮含量过高的水



      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每隔 10~15 d 使用底改和降氨氮产品1次,及时降解氨氮。如果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第一时间增氧(打开增氧机或氧化剂),充足的溶解氧可将氨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供藻类利用,减少饲料投喂,减少氮来源,泼洒有机酸对水体解毒又补碳,活化氨氮功能菌泼洒,如养殖户有沸石粉可以一起泼洒。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