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渔业发展在我国历史悠久,河

[复制链接]
查看435 | 回复0 | 2020-6-6 16: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水面渔业发展在我国历史悠久,河流和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淡水渔业的主体。据统计,我国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的52%,产量占到了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


很多大水面经过多年深入发展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成为了各地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但也有一些地方由于大水面渔业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好路子,是当前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591431520388819_728.jpg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蓝图

众所周知,渔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发展渔业生产 ,必须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当然,保护生态环境 ,也不能简单地对渔业发展“一刀切”,必须处理好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必须首先在规划层面和制度层面厘清二者关系,尊重自然,适度开发,永续利用,和谐发展。一是要因地制宜编制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不久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多家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从全国层面制订的水产业绿色发展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制订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本依据。各地应该立足本地水面资源特点,将湖库等大水面生态养殖作为重要抓手,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编制当地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地根据渔业布局情况,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净水型、绿色养殖型、旅游观光型、休闲娱乐型、餐饮服务型等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大水面生态渔业特色发展格局。二是要科学合理规划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布局和养殖功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严格执行养殖证制度,制订并发布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认真细致地开展水产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工作。特别是针对湖库等大水面,必须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在严格控制大水面渔业增殖容量标准前提下,合理规划养殖布局,明确其水产增养殖功能,制定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模式、方向和目标,制定和落实具体发展措施,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绘就美好蓝图。
1591431553945863_697.jpg
2、突出科技支撑,不断创新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创新机制、融合发展的原则,总结推广大水面渔业发展经验和先进模式,研究制定大水面渔业增殖容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探索管理运行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出台发展政策,促进大水面增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及旅游等业态实现有效融合。各地要狠抓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源头管控,针对大水面渔业生产特点,在做好资源调查基础上,科学确定养殖品种和容量,严格苗种检验。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活动,制定渔业生产各环节的规范标准。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鼓励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鱼类。

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底层、中层、上层空间,充分开发利用水体养殖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在大水面养殖水域采用“人放天养”、“轮捕轮放”等生态增养殖模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水产品。通过增加投放量和捕大留小等方式,提高鲢鳙大规格商品鱼生产量。通过轮作养殖、分区养殖等方式提高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生产量。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大水面经营者各地依托当地特色,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水产品牌或水产区域公共品牌,开展水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组织经营者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主流展会,支持举办各种特色展销活动,以品牌建设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

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发展电商销售,让经大水面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宣传推介自己的水产品种或经营特色,学习网络经营知识,掌握网络交易技巧,运用安全的支付手段,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宣传销售自己的水产品,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注重生态保护,全面提升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质量
依托重要湖库等大水面,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各种保护区建设,将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红线管理,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和环境保障。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将湖库等大水面列入增殖放流支持范围,发挥财政资金项目带动效应,鼓励大水面管理单位和企业投入,开展湖库放流,达到恢复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渔业收益的效果。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倡导水产养殖“少用药、不用药”理念。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全面清理非法养殖行为,严禁投肥投粪养殖,确保大水面实现绿色健康养殖。

另外,要严格加强渔政管理,将渔政管理纳入河长制考核内容。在重要湖库等大水面设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每年实施阶段性禁渔。积极组织开展渔政执法专项行动,将湖库等大水面作为执法检查重点,从严处理电毒炸鱼和绝户网违法活动,严厉打击破坏大水面生态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行为,为湖库等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保驾护航。

4、推进产业融合,奋力开拓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空间
开展大水面特色经营。充分发挥渔业净水养水作用,不断优化鱼类品种结构,大力引进适合大水面生态养殖的名优品种,提高大水面渔业生产水平。依托各地特色开展特色养殖,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水面大场地大的地方,可以开展特种渔业、水上运动娱乐等特色养殖经营;如垂钓资源好的地方可以开展垂钓服务,让广大垂钓爱好者既接受了大自然全身心的户外运动,又享受了休闲娱乐时光全身心的精神愉悦,同时使自己养殖的水产品四季有销路,多增收。


创新开展水产食品加工,将生产出来水产品通过各种特色风味食品、快捷食品、个性化食品等现代加工,提升附加值,增加效益。发展休闲渔业。将渔业养殖与餐饮服务联合起来,实施休闲渔业开发,开办休闲鱼庄、特色鱼馆、生态渔家,让消费者深入渔村,体验渔家生活,收获劳动乐趣,体会童年乐趣,体味别样乡愁,从而开辟渔业增收门路,实现增收。开展合作经营。渔民群众可以成立或者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走抱团发展道路。可以将自己的湖库等流转给市场主体,增加流转收入;或以湖库资源参股市场主体,获得分红收入;或到市场主体参与务工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或按照市场主体的生产标准,为其生产提供水产品,获得订单收入。通过市场主体的示范带动,拓展生产增收门路,提升科学种养技能,为大水面生态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转载自《渔业致富指南》2020年第03期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