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出现大量的“泥皮”,该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885 | 回复0 | 2020-6-24 18: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夏季到来之后,池塘温度越来越高,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会出现泥皮,这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都是比较头疼的问题。池塘中出现泥皮是池塘底部坏境恶化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再到后面就会引发泛塘。今天与养殖朋友们分享一下泥皮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泥皮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泥皮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池塘底部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底部存在藻种;充足的光线;水位比较浅或者水体透明度比较高;水温达到一定水平。

1.黑色或深褐色泥皮:这种泥皮手感粗糙、一捻即碎,成块状或片状漂在水面上,泥皮上有大量泡沫,色泽灰黑或深褐色;水质清瘦或浑浊,有风浪时下风口有大量泡沫产生,水中氨氮偏高。这种泥皮是由于大量藻类沉底后死亡或底栖藻类死亡,在缺氧情况下形成大量的甲烷气泡,随着气泡的逐步增多,撕开了底栖藻类板块漂在水面上形成。

2.墨绿色泥皮:这种泥皮手感滑腻、不易分散,有时一抓能提起一大把,用手捻磨会沾在手心成油脂状,色泽为墨绿色,仔细观察会有丝状藻类在其中。这种泥皮是一些大型浮游藻类或青苔部分死亡后漂在水上,随风堆积在下风处而成,这种情况下一般水质清瘦,不易肥水,pH值偏高。


养殖水体泥皮的危害



1.消耗土壤肥力,造成肥水困难,清瘦水体。

2.泥皮长时间覆盖底部,导致底泥发黑发臭,甚至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产生。泥皮(死藻)腐烂,增加池中氨氮的浓度,恶化水质,产生亚盐、硫化氢、羟胺等毒素。

3.对虾养殖过程中,在投喂不足时,虾苗容易养成啃食泥皮的习性,造成上料台、驯化困难,提料难慢。转肝不顺、或增加转肝时间。由于死藻、土壤粘土是弧菌、致病菌等良好的培养基,虾苗摄食易造成感染和出现细菌性的病害症状,如体质差、体色色素点增多、活力差、抗应激能力差甚至死亡,掉苗等造成养成计划失败等。

4.泥皮占据池底,影响了虾类潜沙钻泥的生活习性,使对虾有紧迫感。

5.泥皮的分解过程,增加了池塘生物耗氧量,因而降低了池水溶解氧。

6.泥皮首先会阻断底部与水体之间的营养元素的交换,导致水体中藻类很难繁殖起来。

7.细菌喜欢生长在腐殖质多的环境中,泥皮过多会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进而感染我们养殖的鱼虾蟹,造成其发病。


如何预防处理泥皮?



1.对于已经漂浮到水面上的泥皮,可以采用人工打捞的方法,防止其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败坏水质。

2.可以用一些弱氧化性的改底产品,氧化分解底部有机质,防止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改善底部环境。使用生物养底产品,使用底藻源,补充底部有益藻和有益菌,维护底部。
3.分解有机质:使用有益菌(光合细菌、超效益菌宝、解毒培藻素等)分解池塘中的有机质,减少其在底部的富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养殖池塘水体的透明度过大,需要进行肥水的操作,就是定向培养有益藻(硅藻、绿藻),定期使用有益菌(解毒培藻素、超效益菌宝、光合细菌)分解,长期维护水质,维持池塘水体的藻菌平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