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质恶化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查看975 | 回复0 | 2020-7-8 1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底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机物的不断积累,底质的恶化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在水体中易引起水质恶化。同时大量过多的有机质为底泥中耐病原菌提供营养,病原菌借机大量繁殖,容易加剧鱼类的发病概率和程度。



池底恶化的原因



1.清塘不彻底,包括清塘使用药物不当、晒塘或冻塘时间不充分等。

2.投饵多余且浪费的饲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完的肥料、残余的动植物尸体、鱼类粪便、水草和青苔腐烂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都积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机污染物质。底部“氧债”加剧,这些有机质在底部被厌氧菌大量繁殖并分解产生有毒害物质,引起底部发臭,对于养殖动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3.大量频繁的加注、换水(特别浑泥水和暴雨冲刷泥水进塘)、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泥加厚,底部板结,池塘保肥功效减弱,易引发浑水、难肥等水质问题。

4.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养殖水体过深,水体增氧量不够达不到要求,引起水体底部溶氧长期不足,底部腐败发臭。增氧机安装位置不当,增氧机安装未能与池壁形成角度,导致大量脏东西被带到池边角落形成死角,时间久了也容易底层发臭。

5.淤泥过多且肥沃、加上长期不清塘、或者清塘不彻底、没有暴晒或冷冻池底等也是引起底部出问题的原因。

6.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相应的残饵和粪便也多。可能会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7.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有机物被吸附、沉淀到底,用了以后多絮凝或吸附水中不良物质(如蓝藻)沉积到塘底,形成“聚毒层”,底泥变酸,发酵变臭,表面上是水好了,实际上可能“底”又坏了,因此,聚合物类产品应该用但尽量少用。



底质如何维护?



1.彻底清塘、晒塘。

2.勤开增氧机,尤其是具有搅底功能的涌浪机。打破水体温跃层,加快表层氧气对池底的输送,减少底层厌氧情况的发生。

3.使用底藻源分解底部的有机质,底部养藻,维持底部的菌藻平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当减少饵料发热投喂、施肥不浪费等,从源头上解决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及时捞出过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烂变质。

5.定期用有益菌(解毒培藻素、超效益菌宝和光合细菌)和有益藻(硅藻、小球藻)进行调水和肥水,经过调水和肥水可分解转化池底的有机物并补充水体的基础营养,防止水体过肥或过瘦使水体保持最佳状态,为池塘减轻、减少最少伤害,给水产品制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生长环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