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养殖新模式——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1689 | 回复1 | 2020-7-17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目前,我国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大致方针已经确定:未来对于水产养殖要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且养殖尾水需达标排放。受到新政影响,现如今水产养殖的遍地开花和大排大灌现象必定受到制约,加州鲈产业应当提前布局,朝着“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加州鲈生长速度快,养殖密度可调控,高则亩放苗12000尾,低则亩放苗2000尾。本文提出的“加州鲈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主要适用于亩放苗5000-8000尾的养殖模式。

生态系统意在循环、重在运转、平稳高效是关键。制约生态水产发展瓶颈的是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效率和成本问题,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污染加重、水质老化、物质转化效率低下,发展生态养殖必须解决生态系统运转效率问题,生态水产的高效益产出必定来自就地解决粪污和残饵的再利用问题。

一、高效生态系统模式
池塘生态系统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为“生态失衡”,物质转化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物质自身的活性和结构。

二、核心技术及实现路径
本模式为“全程活水、适度底改、合理补菌、均衡营养”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养水模式,将粪污及残饵尽最大可能直接转化再利用,从而实现生态防控、减量用药、节本增效。

(一)、水质活化技术

1、通过激活池塘生态系统中在最大量物质——水,使池塘生态系统运转加速,生态运转效率更高、更稳定;

2、可促进饲料的直接吸收利用,提高饲料报酬,还可减少应激,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

3、促进粪污和残饵直接分解,向藻类浮游动物转化效率提升,污染减少、天然饵料增加,鱼病害少,长速快;

(二)、适度改底、补菌

根据具体状况实现改善底部环境和补充辅助生产力。

(三)、均衡营养

根据池塘持续投料情况,适时补充磷、碳源及中微量元素,重点关注N/P、N/C比,维持水体均衡的营养结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具体养殖方案设计
(一)池塘要求与放苗准备

1、池塘设计

池塘选择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改造成本,推荐每口池塘的面积8-12亩、水深2米左右。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池塘过浅,水质多变,病害多。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2、清塘管理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野杂鱼。

3、建立苗区

用20-40目细网围出池塘10%左右区域作为鱼苗标粗区,方便苗期管理以及饵料投喂。

4、提前培水

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后,应于放苗前10天左右开始培水,选用可溶性高的氨基酸肥水膏配合EM菌一起使用,为池塘建立稳定菌相,并在藻类大量繁殖并趋于稳定后,放苗。

5、养殖设备

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1.5kw以上的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同时池塘需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二)鱼苗选购与培育
1、鱼苗选购

选择2-3公分的鱼苗,整体均匀,不要贪大(大苗不耐运输)就近投苗,另外要注意“黑身”鱼苗,该鱼苗由于运输应激成活率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鱼苗放养

一般放养密度约6000-8000尾/亩,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标粗区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建议亩放苗100尾左右),并搭配一定量鳙鱼(滤食性建议亩放苗150尾左右,南方地区可放批水花两批轮捕),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并能增加养殖效益。

3、鱼苗培育

放苗后要开足增氧(最好用散气石底部增氧),第一天一般不投饵料,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驯食,要求定点定时,一般四餐,开口饵料以水蛛最好,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到鱼苗5-6厘米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乳酸菌类产品,来防止肠炎发生,鱼苗逐步长大后拆除隔离网,使鱼苗自由游入池塘。

(三)鱼塘管理与病害防治
1、投饵

鲈鱼易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别在早晨的6-7时和傍晚的6-7时,一般在塘中搭一饵桥,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变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2、水质管理

全程使用活水产品激活水体活性,并每7-10天补充EM菌,维持池塘稳定菌相,并在养殖中后期补充磷肥及微量元素,保证池塘藻类持续旺盛稳定;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量换水,以降低池塘有机质总量。

3、巡塘

白天主要观察吃食增减情况来判断鲈鱼健康情况,一般鱼有不适最先反应在吃食上面,另外巡查有无鱼游塘,大量发病前一般有少量几条鱼游塘,此时是看病与用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也可设置断电报警系统,防止因夜间断电造成的缺氧情况。

4、病害防治

(1)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鲈鱼养殖投喂冰鲜或饲料,蛋白含量高,如果池塘中微生物及藻类代谢能力不足,会导致水体中有机质总量上升,氨氮、亚硝酸盐积累情况;当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升高时,鱼体会出现鳃丝暗红,吃食减少等症状。

防治方法:先使用氧化型底改降低池底化学需氧量,然后大剂量使用EM菌,加速池塘有机质转化速度。采用本模式养殖鲈鱼,水体活性高,物质转化速度快,基本不会出现水质指标问题。

(2)细菌性肠炎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主因肠道弧菌感染所致。治疗时先减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广普抗菌药(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加胆汁酸拌饵投喂3-5天一般可痊愈。

(3)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莫失莫忘 | 2020-8-5 07:5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孝感
值得珍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