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卖药忽悠!藻毒素,其实很难清除!这样解决,才是最有效...

[复制链接]
查看488 | 回复0 | 2021-1-10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网友一:乡村小天



许多人对于藻毒素有些陌生,其实藻毒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非常常见。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水藻的地方,基本都有藻毒素。你就比如说村里的水库、坝塘、鱼场、虾塘、湖泊、河流等等。



藻毒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水体受到污染呈现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生物疯长,水体变色,这样的水源中均含有大量藻毒素。藻毒素随水源进入动物肠道内,引起动物神经麻痹、肝损伤,严重者会中毒而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以,藻毒素不仅对水产养殖极其不利,而且也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藻毒素的处理相当棘手,给水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很多卖药的说他们药品可以解毒,其实是有很大的“吹嘘”成分的。



为什么说他们“吹嘘”?就拿我们云南的滇池来说,藻毒素对其危害甚大。去过昆明滇池的朋友一定感受过迎风吹来的那股淡淡的腥臭味,其很大因素就是藻毒素造成的。



滇池不仅起到调节“昆明四季如春”的作用,更是全昆明市民的生活用水来源,因此滇池水污染治理被中央和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时至今日,在滇池水污染治理上所耗费的资金为501.6亿!如果真如卖药的人所说,有解毒的药物,那就不用在水污染治理上耗费巨大了。(当然了,现在的滇池水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源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藻毒素为什么难治?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毒素结构。藻毒素存在于有害的藻类生物细胞中,当藻类生物死亡,细胞遭到破坏,藻毒素便会释放到水体环境中。



如果不除去有害藻类任其生长,则这些藻类长得越旺死得越多,产生的藻毒素自然也多。若是投放药物,杀死藻类,那释放的藻毒素会更多。所以,想要解除藻毒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卖药的人说有药品可以解毒,显然是有些片面的。若是对于准备清塘的坝塘、水库等,投放药物自然是可以除去有害藻类的。但对于生活用水以及水产养殖的水源来说,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对于水产养殖,我们有哪些治理藻毒素的措施呢?



第一,严格监控水体来源

为什么水源会受到污染,很大原因在于源头。工厂排污、生活废水、农药化肥等,都会帮助有害藻类生物疯长,造成水体藻毒素含量超标。所以,严格监控水体来源至关重要。



第二,合理投喂饲料,禁止投放化肥

有的水产养殖者抱着“投得多,长得快”的心理,过度投喂饲料,导致饲料沉积浪费,成为了藻类生物的供养物质。而有的水产养殖者为了节约成本,便投放化肥帮助藻类生长,为鲢鱼、鳙鱼等提供饵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三,适量投放以水藻为食的鱼类

上面说到过,鲢鱼、鳙鱼等鱼类是吃藻类的,所以我们可以适量投放一些以水藻为食的鱼类,以达到减少藻类生物的目的,从而降低藻毒素在水体的含量。



第四,增加供氧设备

水藻的死亡,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不仅会让鱼类缺氧而死,也会助长水藻的疯长速度和藻毒素的释放速度。所以,增加供养设备、增强供养系统很有必要。



第五,投放藻类抑制剂

治理藻毒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想要一次性除去有害藻类和藻毒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先投放一些抑制剂,抑制藻类生物的生长。比如,硫酸铜等。



第六,人工除藻

人工除藻,可以说是现目前治理水体污染、减少藻毒素释放的最常规方法。通过人工打捞,直接的减少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间接的降低藻毒素的释放。而这也正是昆明滇池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虽然耗时耗力,但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过程中藻毒素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不要轻信卖药的说有解毒的药品。若是处理不当,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不了藻毒素的存在,而且还会增加藻毒素的含量。因此,我们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治理水体污染,逐渐减少水体藻毒素含量。





网友二:池中大虾



藻毒素的大量产生主要是水中的藻类由于气温、营养等外界因素突然发生变化,藻类短时间大量繁殖然后死亡,就是平常说的倒藻,死亡后的藻类在水中释放出大量的毒素,从而导致水中生物的发病死亡,我认为现在大部分厂家宣称的解毒用品应该是用菌来分解,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分解,如果已经发生倒藻,再去“解毒”,已经晚了,整个水体已经不安全,应该在发生倒藻前就做好准备,防止倒藻。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