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创新 | 一体化稻-池种养系统

[复制链接]
查看2225 | 回复0 | 2021-3-15 12: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成果背景

目前,种稻和养鱼相结合的主要方式是稻田养殖。稻田养鱼一般是指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改善环境,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通常,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并可获得几十斤或上百斤的鱼产量,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国一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实现生态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稻田养鱼对养殖鱼类的防病也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等。
1615782192370444_838.png
稻田养鱼一般需要在稻田四周或中间开挖沟渠,使之行使部分池塘功能,从而发挥生态养殖功能。在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养殖鱼类,反之亦然。稻田养鱼在生产管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施肥、喷药等,若鱼获量不高,便失去了稻田养殖的意义,农民们难以掌握稻田养殖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稻田养鱼式的稻田也给水稻收割和种植带来诸多不便。另外,传统的老口池塘经过若干年养殖使用后,淤泥大量沉积,有效水深低于1米,降低了池塘水容量,滋生大量的病菌,使鱼病频繁发生,养殖尾水富营养化严重,不符合排放要求,成为目前池塘养殖的主要症结所在。池塘淤泥清理存在运输难、无处堆放的难题。在养殖池塘里种植水生植物进行原位净化,或建造养殖尾水净化系统是当前池塘养殖水质改良的主要形式,后者占用大量土地面积,投资量大,暂时难以大面积推广;前者需要在池塘里增加设施,虽然投资少但管理不当也易污染水质,且在整个过程中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在此背景下,经多年努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体化稻-池种养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922155326.2。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稻田、池塘和长柄转轮投饲机,其中稻田围于池塘四周,通过控制池塘的水位,稻田和池塘之间形成互通水路,长柄转轮投饲机通过基座固定在稻田外,长柄转轮投饲机的长柄悬空位于池塘的水面上方。
1615782210156974_557.png


功能方法

(一)一体化稻池建设:对老口池塘的改造。排干池水,晒干池底,取池底泥土堆向池塘内部四周并修平,用于种植水稻的稻平台。稻平台低于池塘埂50公分左右,向内一边有高于平台20公分左的田埂,使稻平台有保水种稻的稻田功能。稻田所围区域为池塘,池塘塘底平均深度低于稻平台1.5米以上。新建稻-池或稻田改稻-池的方法与此相同。
(二)养鱼种稻:鱼种放养在水稻种植前的晚春早夏时进行,放养草食性鳊鱼鱼种300尾/亩,其他吃食性养殖品种按照普通精养模式放养。因早期水温较低,水深控制在50-100公分,随着水温的上升和鱼种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插秧时,封闭田埂,向稻田内注水,平整后插秧。秧苗返青后有杂草长出时抬高池塘水位,在田埂四周开若干个50公分宽的壑口作为鱼道,使整个水面高于稻平台15公分左右,鳊鱼等会进入稻田摄食杂草和水生动物(包括水稻害虫)。晒田或施肥时可降低水位,杂草长出后又可提升水位。在稻生长过程中根据对水的需要自由调节水位。稻成熟后,降低水位,晾干稻田方便机械化收割。稻收割后,增加水位到满塘水,再经过1-2个月的生长后,可拉网干塘起鱼。
1615782227785262_561.png


主要价值

池塘精养产生的富营养化水在稻田里得到吸附、转化和利用,改善水质。稻田滋生的杂草和害虫可作为鱼类天然饵料,节省饲料,均衡养营、减少鱼病和促进生长;养殖结束后清淤于稻田,经过冬天冷冻和曝晒,施放大量无机N、P等营养元素,减少农药和施肥。能有效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投饲和渔药,使池塘养殖和稻田种植在进行高产、高效种养的同时实现生态良好;可根据生产和生态功能需要,使池塘与稻田既能形成共同的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有益流动,又可分开单独管理,收稻起鱼方便;有效解决老口池塘尾水排放不达标、鱼病流行和清淤难的问题,有效降低日常管理工作任务。
1615782245692758_247.png
团队简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农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渔农综合种养系统配置与环境调控技术,渔农综合种养生态原理与功能复合技术,池塘-稻田耦合与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目前团队成员共12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标准2项,专著2本。

联系邮箱:lib@ffrc.cn;hej@ffrc.cn

联系电话:0510-85550535
1615782262092416_553.png
参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
阅读原文链接:http://fishery.ckcest.cn/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