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金牌鳜鱼经纪人“闯”出大市场!年销售达3亿元

[复制链接]
查看4369 | 回复0 | 2021-3-16 18: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高邮三垛镇港河村,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薛怀英,将小小鳜鱼做出了大文章,形成一条包括养殖、捕捞、运输、加工、销售、鱼病防治等的成熟“鳜鱼产业链”,实现年销售3亿元,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巾帼更有须眉志,薛怀英这个昔日农家妹,凭着脚踏实地,从种地农民变身为养殖能手,再成为“金牌鳜鱼经纪人”,带领越来越多的乡亲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01

“逼”上创业路



薛怀英1971年出生在高邮三垛镇,由于家庭贫困,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务农。1989年,婚后的薛怀英种过薄荷,后又到镇服装厂上班。1990年,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新生命的降临在给小家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负担。



2007年,薛怀英到养殖鳜鱼的舅舅处帮忙。舅舅告诉她,自己这十多亩水面养殖鳜鱼,刨去各项开支后,当年净利润可达3万多元。舅舅的话让经济上捉襟见肘的薛怀英动了心。



“当时我压上了全部家当,承包了村里43亩水面养殖鳜鱼。”薛怀英说,推土挖塘、购买鱼苗、添置设备等,一共投资了13万元,不少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亲友们虽然借了钱给我,但都不希望我冒这个险。但看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巨大的经济压力让我不得不‘一意孤行’。”



薛怀英是当时三垛镇第一个从事鳜鱼养殖的,起步等于“两眼一抹黑”,发电的机器都不会用,更谈不上鱼病防治了。刚开始养殖的那几个月,原本体重100多斤的薛怀英瘦到了78斤。



起初,薛怀英养鱼就凭着从舅舅那学来的一点“土经验”。后来,女儿学会了上网,便从网上下载鳜鱼养殖的知识并打印出来,供薛怀英在家自学。



02

“闯”出大市场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薛怀英的13800尾鳜鱼终于可以上市销售了。可市场在哪里呢?新的困难随之而来。薛怀英一开始托虾贩子帮忙销售,但销售量总上不去。鱼卖不出去,每天都会产生损耗,她情急之下,横下心去了上海。原来,在上海打工的亲戚告诉她,上海铜川路的水产市场很有名气,可以去那碰碰运气。



没有名片,没有手机号码,薛怀英就找来一堆小纸条,在上面写“有鳜鱼,请到我家去拿货”,并写上家里的电话号码。她每天在市场里寻找客户,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薛怀英逐渐打开了上海、苏州、常州等地的市场,同时也结交到行业内的不少客户和朋友。



2008年,薛怀英在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遇到了安徽人万学兵,他委托薛怀英帮助联系养殖户,承诺会给予业务报酬,一个塘口可以付给她几百元中介费。钱虽然不多,但薛怀英十分兴奋,这给了她一个启发:在不耽误养殖的同时,还可以成为“鳜鱼中介”,既帮助村民解决销路,又可以获得中介费。



就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场“灾难”正悄悄向薛怀英和养殖户们袭来。2010年,薛怀英和养殖户们的鳜鱼遭遇了虹彩病毒,这是一种沿海地区鱼虾养殖经常遭遇的病毒。病毒过后,薛怀英和养殖户所养的鳜鱼几乎全军覆没,经过这次打击,不少养殖户退出了鳜鱼养殖,但薛怀英还是坚持了下来。



03

“领”上富裕路



自薛怀英从事鳜鱼养殖起,就和高邮永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社负责人唐贵干被薛怀英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打动。唐贵干退休后,便将合作社交到了薛怀英手中。在薛怀英的努力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也带领着一方百姓共同富裕。2019年,永顺合作社帮助养殖户销售鳜鱼1200多万斤,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业务范围覆盖上海、南京、广东、北京、东北等城市和地区。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薛怀英带来了一次挑战。面对停滞的市场和积压的货源,她心急如焚。为了不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她只能低价出货,尽管合作社亏损严重,但保住了养殖户的利益。



近日,永顺合作社在三垛镇港河村组织了一场鳜鱼养殖知识集中培训,邀请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吴志强给养殖户们进行辅导。薛怀英说,“要让养殖户发家致富,解决技术是关键。我们已经挺过了疫情带来的最艰难时刻,合作社成了养殖户最信任的‘娘家’。今年鳜鱼市场行情一片大好,要让大家抓紧学技术,多养鱼、养好鱼,迎接丰收年。”



内容来源:扬州网 通讯员 易军 记者 丁佐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