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螺、菜,潜江探索“一田四收”种养新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3952 | 回复0 | 2021-3-25 17: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春光好,农事忙。近日,在潜江市渔洋镇一亩地田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虾稻共作”基地上,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向虾池里投苗。记者走近一看,投的竟是田螺。



“现在投田螺,6月起完小龙虾,在种稻谷之前,还可以收一季田螺上市。”该合作社负责人谢红模告诉记者,这是合作社首次尝试在虾稻田里投放田螺苗,而此前,他们在广西等多地考察后,发现田螺近三年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稳步提升,最终决定今年在600亩“虾稻共作”田里投放田螺进行综合种养。
1616664814454751_403.jpg
据渔洋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恒民介绍,田螺在池塘里有优化底质、净化水体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小龙虾的天然活体饵料,小龙虾吃了它会生长的更大更快更健康。而且“虾稻共作”田投放的田螺密度会更低,更利于田螺自身生长。



除了虾池里投放的田螺,记者看到该基地的田埂上还种了不少油菜,盛开的油菜花金灿灿地格外好看。



“我们利用田埂上的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亩均收益。这一片是种的油菜,到9月,稻谷收割完我们还会种西兰花、玉米等,这样就实现了‘一田四收’,亩均可以比之前的虾稻模式还要再增收近800元。”赵恒民说,当前,该合作社投放的600亩田螺已被当地加工田螺的食品企业楚螺香食品有限公司全部预订。
1616664833947744_226.jpg
潜江是“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发源地,去年以来,该地在“虾稻共作”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探索新的种养模式,发展绿色农产品,提高农田单产水平。目前,该地已实现“虾鱼稻“”虾鳝稻“”虾蟹稻“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


来源:长江云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